张伯英碑帖鉴定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张伯英碑帖鉴定观研究
【摘要】:清末民国初期,书家学者的思想得以解放,对收藏的书画作品进行有意识的真伪鉴定的想法也就随之产生了。与各种书画作品鉴赏、古书著录鉴赏等比较,要数碑帖鉴定的难度最大,也最容易出现谬误和偏颇,以致厚诬古人、遗误后学。这就需要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学养的支持辅助,同时要伴以丰富的鉴定经验的总结积累。这样看来,真正能称为碑帖鉴定大师的人也就所剩无几了。张伯英先生既是书法家、诗人,亦是碑帖鉴定家及方志学家,作为这一时期碑帖鉴定的佼佼者,他在碑帖鉴定方面究竟有哪些观点,又形成怎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张伯英碑帖论稿》,着重从鉴定家为学人,以学问鉴;鉴定家应善书;鉴定家不应迷信前人说法;科学、客观的对待不同碑帖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本文的研究,想表达给读者的信息不是鉴定碑帖真伪方法,而是对张伯英先生碑帖鉴定观的总结。先生一生孜孜不倦,直至晚年不顾疾病痛苦,仍不断完善书学,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以张伯英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为学习榜样,以纠长期浮躁与急功近利的状态,这也是本文研究张伯英个案的意义。
【关键词】:碑刻 帖学 张伯英 碑帖鉴定观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3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2 选题及意义10-11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1
- 1.4 研究的方法:11
- 1.5 研究的难点:11-12
- 1.6 创新之处12-13
- 2 碑、帖的概念与界定13-17
- 2.1 碑、帖的概念13-14
- 2.2 碑、帖的起源与发展14-17
- 3 张伯英简介17-19
- 3.1 生平17
- 3.2 家学渊源:17-19
- 4 张伯英碑帖鉴定观19-53
- 4.1 鉴定家须先是学人,,以学问鉴19-26
- 4.1.1 以学养鉴20-22
- 4.1.2 若己为伪,莫笑他人22
- 4.1.3 世不乏奇乏识者22-23
- 4.1.4 多见真迹实事求是23-24
- 4.1.5 唐前碑帖多半为伪24-26
- 4.2 鉴定家应善书26-35
- 4.2.1 以风神鉴27-29
- 4.2.2 以笔法及结体鉴29-31
- 4.2.3 人品即书品31-32
- 4.2.4 推崇唐宋名贤书家32-35
- 4.3 不迷信前人35-43
- 4.3.1 能书则能鉴,但不一定善鉴35-37
- 4.3.2 名家题跋常以耳代目37-40
- 4.3.3 坚定自己观点40-41
- 4.3.4 眉公鉴定优于香光41-43
- 4.3.5 影响鉴定结果的因素43
- 4.4 科学、客观地对待不同的帖43-53
- 4.4.1 科学地对待不同的帖44-47
- 4.4.2 客观地对待不同的帖47-51
- 4.4.3 全面、公正地看待碑帖51-53
- 5 收录伪刻的影响53-55
- 5.1 厚诬古人53-54
- 5.2 遗误后学54-55
- 结论 张伯英的碑帖鉴定观带来的思考55-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71
- 作者简历71-75
- 学位论文数据集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英;;《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四)[J];东方艺术;2006年20期
2 孙学民;;才华惊世 名家风范——张伯英不平凡的人生[J];黑龙江史志;2010年16期
3 刘鹏;;张伯英《致鲁斋信札》考释[J];中国书画;2013年05期
4 张伯英;;《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三)[J];东方艺术;2006年16期
5 张伯英;;《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五)[J];东方艺术;2006年24期
6 宗成振;;张伯英的帖跋研究思想[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6期
7 张永彬;;张伯英书法尚古观研究[J];美术大观;2011年11期
8 张伯英;;《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二)[J];东方艺术;2006年12期
9 董治祥;张伯英先生《阅帖杂咏》笺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陈辉;;朴实秀逸 气韵洒脱——魏碑大家张伯英的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高云天;张伯英艺术馆成为国家3A级景区[N];徐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蔡树农 特约记者 朱同;张伯英艺术馆在徐州揭牌[N];美术报;2010年
3 记者 刘苏;张伯英艺术馆免费开放[N];徐州日报;2010年
4 王枚 司宏图 通讯员 徐守军 王秀娟;铜山借民资打造文化新品牌[N];徐州日报;2007年
5 赵开田邋徐守军 杨思恬;民资:铜山文化场馆建设生力军[N];新华日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杨思恬 吴洁 尚庆迎 魏朝星;铜山将名人场馆打造成公共文化舞台[N];徐州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静;张伯英碑帖鉴定观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德宝;张伯英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5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