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稳定结构”与中国书法美学现代转型的境遇
本文关键词:“超稳定结构”与中国书法美学现代转型的境遇
更多相关文章: 超稳定系统 书法美学 现代转型 逸格 反拨轴线
【摘要】:传统书法艺术具有一个超级稳定的审美结构,它贯串整个审美的学习、生产和消费过程,甚至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时代变迁对系统产生的审美冲击。上个世纪以来,书法美学现代性探索的进程呈现无比艰难的情境,无论现代性、后现代性在当代的境遇均表现得如此的差强人意,书法美学现代性进程遭遇的挫折正是受到传统书法美学"超稳定结构"抵御的原因。
【作者单位】: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超稳定系统 书法美学 现代转型 逸格 反拨轴线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许多书法界之外的理论家常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其他的门类艺术无论形式与内容大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变化,而面对先秦、汉、魏晋或其他任何朝代的书法作品,我们的审美理解往往能够迅速地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语言所蕴含的美感。一个极为复杂又饶有兴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喻建十;好景不长 盛宴难再——日本前卫书法艺术的启示[J];美术观察;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荣赤;;谈书法网络教学的可行性——以首届书法网络函授教学为例[J];书画世界;2010年04期
2 邓建民;;王铎草书影响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矛;;汉字书法在公共雕塑造型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1年10期
4 王金霞;;美术与文学的互文——论封面艺术与鲁迅的文学创作[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象松;;“器”的习得与“道”的修炼——兼及对书法本体身份的体认[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卓;;傅山之刺世杂剧《齐人乞食》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沈伟棠;;“书如其人”:一个古典美学命题的辨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江晓军;陈建华;;试论高校公共书法素质培养[J];大家;2010年03期
9 王晓蓉;;石涛绘画的荒率、丑怪及其社会背景[J];当代艺术;2009年01期
10 胡光灿;;张旭《古诗四帖》真伪刍议[J];大舞台;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章夏芬;中国数字书法检索与作品真伪鉴别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D];浙江大学;2007年
9 谢萌;王铎艺术思想的心学基础及其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周勋君;清代书法批评中对形质的描述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f替,
本文编号:867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6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