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学书迩言》研究
本文关键词:杨守敬《学书迩言》研究
【摘要】: 《学书迩言》是清末民初书法家杨守敬地书法论著,是书对历代金石碑帖以及书法家等各个方面都有一番论述,并且发表了作者个人的很多见解,具有比较重要的书法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本课题从作者的生平入手,试图归纳梳理杨守敬的书法理论,同时也对他的学书成就、历史地位以及局限性做一些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力求言之有据。
【关键词】:杨守敬 学书迩言 书法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292.26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引言6-8
- 一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6-7
-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7-8
- 第一章 杨守敬及《学书迩言》的基本概况8-20
- 第一节 杨守敬的生平事略8-13
- 第二节 交游13-16
- 第三节 《学书迩言》的版本及内容16-20
- 第二章 继承与创新20-27
- 第一节 注重科学的继承21-23
- 第二节 提倡创新23-27
- 第三章 “碑帖并重”观27-35
- 第一节 “尊碑抑帖”的时代背景27-29
- 第二节 杨守敬的“碑帖并重”观29-35
- 第四章 “学书五要”说35-42
- 第一节 天分、多见、多写35-38
- 第二节 品高、学富38-42
- 余论42-45
- 参考文献45-47
- 中文摘要47-48
- 英文摘要48-49
- 后记49-50
- 导师及作者简介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捷;;日本米泽藩旧藏宋版三史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J];文献;2011年03期
2 魏丽莎;;日本藏晚清中日笔谈史料述略[J];文献;2011年03期
3 万新华;;人与梅竹一样清——汪士慎《梅竹双清图》赏析[J];荣宝斋;2011年07期
4 郭丽;;《蒙求》作者及作年新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3期
5 傅刚;;《文选集注》的发现、流传与整理[J];文学遗产;2011年05期
6 王雪丽;;宜昌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屈原和王昭君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新民;龚妮丽;;东跨日本访逸书的晚清学者——黎庶昌及其《古逸丛书》考论[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克兰;叶箐;;姚晋圻与晚近鄂学[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钱超尘;;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4 俞志慧;;《国语》版本源流及公序本系统二子本之对比[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王芳;;郦学与徐学[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春光;;金毓黻赴日搜求东北史地文献考略[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杨守敬的书学与书艺[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廖从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收藏者[N];中国档案报;2003年
3 刘作忠;渡海三年访秘文[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边家珍;杨守敬与《水经注疏》[N];光明日报;2008年
5 曾荣桂 齐阳;《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博大精深的地理学著作[N];中国测绘报;2005年
6 湖北省宜昌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万林;打造宜昌城市文化名片 展示宜昌独特城市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韩永强 张茜;风流巴楚[N];三峡日报;2006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宋庆森;清末民初中国学者东瀛访书纪事[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翰文;隋《张通妻墓志》高于底价10倍成交[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陈永宝;服务技术创新 推动跨越发展[N];三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华清;杨守敬学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郗志群;杨守敬学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江凌;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杨守敬《学书迩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亚华;杨守敬《汉书二十三家注钞·服虔》校补[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涛;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孙莹;杨守敬版本学目录学成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方家峰;错位与磨合[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繁文;杨守敬书学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茂昌;杨守敬藏书目的整理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s,
本文编号:876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7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