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入清书家对我草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3 15:33
本文关键词:晚明入清书家对我草书的影响
【摘要】:吾学书己十年之久,学草更是七年有余,回想起来,对草书的学习从最初的糊涂乱抹,到今天自以为是的小有成绩,虽然进步甚微,其间却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草书可以说是五体中最能抒发情怀的一种,却也是最难写好的一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辩证关系与书论,要学好草书可以说要达到心手皆纯熟的境界,手上要通过大量的临习丰富自身的笔法技巧与用笔感觉,心里还要熟记古书论中的对草书的阐述与解释,深喑其道,如此方能从容创作,可得佳作。细数过往,我从大二学习王铎草书入门开始,鄙薄的知觉所谓草书便是行书的快写,而没有过多的考虑用笔的节奏以及墨色的变化,一味追求写的痛快。之后便进入到临习二王的经典作品时期,从中也感受到了清新的小草之风,在这个阶段也让我更加注重用笔的细腻,节奏的变化,以及对经典的传承与融会贯通。而在进步的关键时期,对明末清初的一批大家的草书临习与研究给我以巨大的影响。本文便以王铎、傅山、徐渭等草书家为例,结合他们的草书书论和作品,分别从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部分全面剖析其对我草书学习的影响以及转变的过程,以图后进。
【关键词】:晚明入清草书家 对比分析 对我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导言7-8
- 第一章 用笔8-11
- 第一节 “融金出冶”——论点画的质感8
- 第二节 “八面出锋”——笔锋的运用8-9
- 第三节 论用笔的节奏9-11
- 第二章 结体11-14
- 第一节 平正与险绝——草书结字的“字势”问题11-12
- 第二节 “即白当黑”——草书结字的空间分割12-14
- 第三章 章法14-17
- 第一节 “大珠小珠落玉盘”——草字的大小和笔画的粗细问题14
- 第二节 “宛若龙蛇走”——字势与行气的摆动问题14-15
- 第三节 “绚烂之极归平淡”——“巧”与“拙”的穿插运用15-17
- 第四章 墨法17-18
- 结语18-19
- 参考文献19-20
- 后记20
本文编号:906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0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