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形知义”—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4 00:11
本文关键词:“见形知义”—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 学龄前儿童 识字学习 形与义 拉丁文字
【摘要】:学龄前儿童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分析的过程,他们不能简单地跨越语音而直接创建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结。利用文字图形化的视觉传达功能,在二维空间内,对文字的音、形、义等要素进行综合解析,再对文字的外部轮廓或内部笔划的形态进行设计,用图形替代表达出文字确切的意念。文字经过图形化设计后,学龄前儿童可根据以往的视觉经验加以联想,并在瞬间对文字主动产生兴趣并做出回应,从而减轻学龄前儿童识记文字的记忆负担。 本文要为学龄前儿童设计出乐于接受的图形化文字,就需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及审美能力等相结合来研究,才能有效地帮助学龄前儿童在识字学习中有意义的识记文字。由于文字字体的专门特性以及图形的不同属性,本文首先从文字的图形化设计进行研究,了解文字的图形化趋势及文字的图形化表达方式,并说明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中“形”与“义”的表述;然后分析文字图形化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应用中的设计价值,主要分析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心理与审美能力,这是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研究的基础,从而总结出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应用中文字图形化设计的三方面优势;其次解析文字图形化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应用中的设计方法,采取理论性的指导方式并为学龄前儿童建立形与义相联系的视觉技能;最后形成一套以拉丁文字为例的探索性应用设计,说明应用的设计思路并提出对实际应用的设想。
【关键词】:文字的图形化设计 学龄前儿童 识字学习 形与义 拉丁文字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1.1 研究的起因8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9-12
- 1.2.1 国内研究概况9-10
- 1.2.2 国外研究概况10-12
- 1.3 相关概念界定12
- 1.3.1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12
- 1.3.2 学龄前儿童12
- 1.4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研究14-21
- 2.1 文字的图形化趋势14-16
- 2.1.1 意象化趋势14-15
- 2.1.2 趣味化趋势15-16
- 2.2 文字设计的图形化表达方式16-19
- 2.2.1 文字局部与图形结合16-17
- 2.2.2 依据文字结构变化成图形17
- 2.2.3 图形构成文字17-18
- 2.2.4 文字周围装饰图形18
- 2.2.5 文字结构内添加图形18
- 2.2.6 文字组成图形18-19
- 2.3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中“形”与“义”的表述19-20
- 2.3.1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中“形”的表象19
- 2.3.2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中“义”的诠释19-20
- 2.4 小结20-21
- 第三章 文字图形化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应用中的设计价值21-26
- 3.1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21-23
- 3.1.1 学龄前儿童对文字的认知21-22
- 3.1.2 学龄前儿童对图形的认知22-23
- 3.1.3 学龄前儿童对色彩的认知23
- 3.2 学龄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分析23-24
- 3.2.1 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24
- 3.2.2 学龄前儿童的审美理解能力24
- 3.3 文字图形化设计的优势24-25
- 3.3.1 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和审美能力,具有创新性24-25
- 3.3.2 迎合学龄前儿童的识字兴趣,富有情趣性25
- 3.3.3 利于学龄前儿童发展思维,具有实效性25
- 3.4 小结25-26
- 第四章 文字图形化在学龄前儿童识字学习应用中的设计方法26-30
- 4.1 遵循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心理与审美能力26-27
- 4.1.1 对抽象事物的概括26
- 4.1.2 色彩的合理搭配26-27
- 4.1.3 增加理解难度27
- 4.2 遵循字体设计理论27-28
- 4.2.1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8
- 4.2.2 表现与需求的统一28
- 4.3 建立学龄前儿童形与义相联系的视觉技能28-29
- 4.4 小结29-30
- 第五章 以拉丁文字为例的探索性设计实践30-40
- 5.1 拉丁文字图形化设计的艺术表现力30-33
- 5.1.1 拉丁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30-31
- 5.1.2 拉丁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具有简洁的艺术表现力31-32
- 5.1.3 拉丁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具有动感的艺术表现力32-33
- 5.2 设计思路33-37
- 5.2.1 用生动的图形吸引学龄前儿童33-34
- 5.2.2 用鲜艳的色彩吸引学龄前儿童34-36
- 5.2.3 用真挚的感情打动学龄前儿童36-37
- 5.3 对实际应用的设想37-39
- 5.3.1 学习用品中的应用37-38
- 5.3.2 学习环境中的应用38-39
- 5.4 小结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琴;;以意制形 以形传情——创意字体设计的一些感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0期
2 张静;儿童心理特征与识字教学[J];安顺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陈金明;识字教学与儿童认知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高月红;;影响文字设计的几个因素[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翟永宏;;因形见义——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图形化表达[J];美术大观;2010年10期
6 郑丽伟;;图形语言中形与意的探究[J];华章;2013年18期
7 李冲锋;;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6期
8 佟乐泉;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1期
9 刘星;;从儿童审美偏爱看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J];中国出版;2007年03期
10 杜文莉;“儿童的100种语言”——一种新的儿童学习观及其教育价值[J];早期教育;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908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0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