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27 06:13
本文关键词:论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及其实践
【摘要】:晚清书坛,崇尚南北朝碑刻书法的思想盛行,这种新兴的书法学习与继承的理论,本文将它称之为碑派。碑派在书坛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并取得了突出成就,所以人们在研究晚清书法时往往过多偏向于碑派,以致忽略了帖派的存在。其实,,法帖作为历史上相沿已久的取法对象,依然在晚清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那些被我们习惯上划归碑派的书家,也不是唯碑是尊,帖派的根基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时时有所体现。而原来一些恪守帖派的书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碑派的主张。所以,笔者拟从碑帖融合的角度来解读晚清的一些书学现象,从而客观评价帖派的地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碑与帖、碑派与帖派、碑帖融合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从碑帖融合角度认识晚清书法的意义;晚清碑帖融合的思想线索;晚清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通过对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及其实践这条线索的纵向梳理与全面分析,笔者试图得出如下结论:晚清碑帖两大流派的发展并非互不相涉,而是时有交融和渗透,碑派大兴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碑帖融合的过程,并且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和实践在整体上是交织在一起的,是一个逐渐走向自觉的过程。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深化对晚清书学的认识。
【关键词】:碑派 帖派 碑帖融合 书学 晚清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292.2
【目录】:
- 绪论7-13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7-8
- (二) 文献综述8-11
- (三) 研究方法11-13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3-18
- (一) 碑与帖13-14
- (二) 碑派与帖派14-17
- (三) 碑帖融合17-18
- 二、晚清碑帖融合的思想线索18-41
- (一) 阮元:南北书派相提并论18-22
- 1、南北书派理论18-21
- 2、北法为骨、南法为皮21-22
- (二) 包世臣:碑帖并重22-27
- 1、篆分遗意的落实22-23
- 2、碑帖互通23-24
- 3、笔法研究24-26
- 4、碑帖融合的学书方法26-27
- (三) 何绍基:南北书派的融通27-29
- 1、对南北书派理论的认识27
- 2、对刻帖及其中王羲之书法的认识27-28
- 3、对唐代一些书家的认识28-29
- (四) 杨守敬:集帖之于碑碣,合之两美,离之两伤29-30
- (五) 刘熙载:风格兼容与碑帖融合30-32
- 1、论南北书派31
- 2、南北书风的兼容31-32
- (六) 沈曾植:笔势相参与南北会通32-34
- 1、笔势相参32-33
- 2、南北会通与融合33-34
- (七) 李瑞清:纳碑入帖34-35
- (八) 郑孝胥:时贤争南北,扰扰吾无取35-37
- 1、隶楷相参35-36
- 2、碑帖融合的学书方法36-37
- (九) 康有为:北碑南帖孰兼之,更铸周秦孕汉碑37-41
- 1、书以晋人为最工38
- 2、美学思想的多重性38-41
- 三、晚清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41-53
- (一) 碑帖二派的书法区别41-44
- 1、取法对象41
- 2、点画和笔法41-43
- 3、结体和章法43
- 4、风格43-44
- (二) 晚清碑帖融合的实践考察44-53
- 1、包世臣以北碑笔意入行草45
- 2、何绍基将篆隶笔意融入行草45-47
- 3、赵之谦的碑派其表、帖派其里47-50
- 4、沈曾植对碑帖的融通50-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基魁;论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及其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段永成;沈曾植帖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宇平;碑派笔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云霁;晚清碑、帖书法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8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2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