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合一”的碑林景观空间设计探讨
本文关键词:“形神合一”的碑林景观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碑林是我国特有的园林空间形式,作为集书法艺术、碑刻艺术、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及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它不仅展现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而且向观赏者展示了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然而现有的关于碑林景观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却相对较少,亟待我们去探讨。 本论文通过对形神合一的碑林景观空间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项目鹿邑道源碑林景观空间设计和郑州黄河碑林景观设计规划构思为研究内容,探究碑林景观设计与书法文化的结合问题,从一个独特的设计视角,研究碑林景观空间设计如何与碑文的书法艺术及文学思想达到相互融合、和谐统一的形神合一的艺术境界。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书法艺术与碑刻艺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书法艺术的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融合,是一种形神合一的艺术美,且碑刻作为书法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其选材、雕刻技法与镌刻内容应该与书法形式、碑文内容及表达的情感思想相统一。 其次,研究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结合问题,,探讨在碑林景观空间设计中如何做到与书法艺术的形神合一的方法。 最后,将提炼出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与郑州黄河碑林的规划设计构思中,使其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与书法的形式美及黄河文化做到形神合一。
【关键词】:碑林 园林 书法艺术 碑刻艺术 景观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6;J292.1
【目录】:
- 致谢4-8
- 摘要8-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相关概念10-11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2
- 1.4.1 研究内容11-12
- 1.4.2 研究方法12
- 1.5 相关研究进展12-14
- 1.5.1 国外有关书法与园林的研究12
- 1.5.2 国内有关书法与园林的研究12-14
- 1.5.3 国内有关碑林的研究14
- 2 书法的美学意蕴14-19
- 2.1 汉字的起源与构造15-16
- 2.1.1 汉字的起源15
- 2.1.2 汉字的构造15-16
- 2.2 汉字的书法艺术表现16-18
- 2.2.1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16-17
- 2.2.2 书法艺术的空间美17
- 2.2.3 书法艺术的意蕴美17-18
- 2.3 书法艺术的形神合一18-19
- 3 碑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形神合一19-23
- 3.1 碑刻的起源和发展19-20
- 3.1.1 碑刻的起源19-20
- 3.1.2 碑刻的发展20
- 3.2 碑刻的选材与内容的统一20-22
- 3.3 碑刻的技法与书法艺术的统一22-23
- 4 碑林景观设计与书法的形神合一23-32
- 4.1 园林景观与书法的合一23-25
- 4.1.1 艺术形式上的合一23-24
- 4.1.2 文章内容上的合一24-25
- 4.1.3 个性上的合一25
- 4.1.4 意境上的合一25
- 4.2 碑林景观与书法的合一25-32
- 4.2.1 碑林的分类25-27
- 4.2.2 艺术形式上的合一27-29
- 4.2.3 文章内容上的合一29-30
- 4.2.4 个性上的合一30-32
- 4.2.5 意境上的合一32
- 5 形神合一的碑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32-51
- 5.1 形神合一的道源碑林景观设计32-40
- 5.1.1 碑林概况32-34
- 5.1.2 景观空间结构与书法形式上的合一34-36
- 5.1.3 造景艺术与道家思想的合一36-39
- 5.1.4 古典与现代风格的合一39-40
- 5.1.5 “道法自然”的意境合一40
- 5.1.6 总结40
- 5.2 形神合一的黄河碑林景观设计规划构思40-51
- 5.2.1 项目概况及文化背景解读40-42
- 5.2.2 规划构思42
- 5.2.3 总平面布局42-44
- 5.2.4 空间结构与书法形式美的合一44-46
- 5.2.5 景观设计与黄河文化的合一46-50
- 5.2.6 绿化规划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合一50
- 5.2.7 总结50-51
- 6 结论与展望51-52
- 6.1 结论51
- 6.2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英文摘要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云;;杭州西湖景观空间营建中的“加”与“减”[J];装饰;2011年06期
2 公伟;;从“识别”到“阅读”——从可读性角度探讨景观空间的营造[J];装饰;2011年10期
3 曹峥;;河南南阳赊店古镇景观空间特色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唐晨迪;;博物馆景观空间的导示设计运用——以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事”展厅为例[J];美术大观;2013年11期
5 鄢然;刘小洋;;论小尺度纪念性景观空间的情感营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6 石海啸;郑洁;;对主题景观空间的艺术照明研究[J];大舞台;2013年07期
7 柴婉俊;;城市公共景观空间——思南公馆的恢复与重建[J];艺术科技;2013年02期
8 刘志宏;;艺语情感 孕育空间——庭院景观空间的个性探索[J];美术大观;2008年05期
9 吕超;;浅析非实体空间设计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意义[J];戏剧丛刊;2012年04期
10 王端端;郑阳;;基于当代女性需求的商业景观空间设计[J];美术大观;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燕;王燕妮;;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空间特征研究的理论框架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吴冰璐;李方正;;浅析受多种因子影响的景观空间设计方法——以南京明外郭绿廊空间设计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张醇琦;;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协调度评价及保护开发研究——以江苏无锡鹅湖镇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胡宝清;李玲;蒋树芳;;基于景观空间方法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尹航;多样化景观空间营造舒适氛围[N];中国花卉报;2014年
2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 张帅兵;关于“山地森林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2年
3 记者 倪超英;世博会庆典广场 与黄浦江对话的景观空间[N];建筑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永忠;1000棵大树“搬”进来[N];兰州日报;2008年
5 华中科技大学 翟玉民;高新区周边村庄发展特征及规划布局分析(全文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6 记者 高扬 通讯员 高月清;市规划设计院浓墨重彩描绘城市画卷[N];安阳日报;2009年
7 黄利英 景惠安;浅谈居住区植物设计思路[N];中国花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准;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释[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湛;城市景观空间的建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房鹏;视错觉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颉芳芳;景观空间导向性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鹏英;园林景观空间的尺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秦安华;论景观空间中的“墙”[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黄智凯;湘南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崔师尧;墙在现代景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吴雪梅;基于景观空间内涵表达的雕塑艺术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9 姜乃煊;商业广场景观空间中文化媒介的表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陈莹;城市景观空间系统设计的研究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9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2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