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28 09:02
本文关键词: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
【摘要】: 学院派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生的一个书法流派,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理论、创作与教育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书法循环链。全文从该流派的历史研究着手,深入到其观念、理论、作品、教育、作者五个方面展开分类研究,并揭示这一流派所产生的意义及其未来走向,力求全方位展现其风貌,从而凸现它的独特性格。文章追溯历史,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以宏观的视角予以观照,既有助于这个已经产生较大轰动效应的流派获得长足发展,也能够给当代甚至未来书坛的发展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书法 学院派 学院派书法 创作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绪论9-14
- 第一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诞生14-28
- 第一节 学院派书法诞生的背景14-20
- 一、 书法的艺术化进程和它在当代艺术格局中的处境14-16
- (一) 书法自身的艺术化进程14-15
- (二) 当代书法在艺术圈中的处境15-16
- 二、 促成学院派书法诞生的一系列背景内容16-20
- (一) 书法专业教育的兴起16-17
- (二) 八十年代书法美学大讨论17-18
- (三) ’85新潮美术18-19
- (四) 书法创作中的现代性追求19-20
-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理论体系和作品的出炉20-22
- 一、 学院派书法诞生的“契机”20
- 二、 学院派书法创作理论的正式出台20-21
- 三、 学院派书法作品的出台21-22
- 第三节 围绕学院派书法诞生所引发的思考22-28
- 一、 学院派书法为什么诞生在专业的美术学院22-23
- (一) 高等书法教育的支撑22-23
- (二) 学院特有的民主氛围23
- 二、 学院派书法的提出方式23-25
- (一) 得益于专家、学者长久以来对于书法专业化的思考23-24
- (二) 得益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互动过程的体会24-25
- 三、 为什么学院派的正式出台是在1994年25-28
- (一) 基于1989年社会、文化环境的考虑25
- (二) 基于第一次书法创作理论完善程度的考虑25-28
- 第二章 “学院派”名称的解读与当今学院派书法的内涵体认28-39
- 第一节 两个概念的涵义及其关系28-34
- 一、 美术史上的学院派28-29
- 二、 关于“学院派”书法的名称问题29-32
- (一) 建议“学院派”改名30
- (二) 认为“学院派”名实不符30
- (三) 不在乎“学院派”名称30
- (四) 同意“学院派”名称30-32
- 三、 两个概念的异同比较32-34
- (一) 二者的相同之处33
- (二) 二者的相异之处33-34
-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有三位一体的基础34-39
- 一、 严谨的书法学学科研究体系--理论基础34-35
- 二、 主题、形式、技术的完美统一--创作规范35-37
- 三、 系统化、程序化训练的教学展开--教育基础37-39
- (一) 在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上,建立书法教育的严格规范,而把既有的写字教育作为这个规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7
- (二) 在知识结构的设置上,在原有的技巧Qg容基础上进行拓宽,寻找自己的知识范围,建立书法教育的合理架构37-38
- (三) 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强调逻辑化和程序化,反对只凭个人经验随机进行、无法验证的传统师徒授受方式38-39
- 第三章 学院派书法的分类研究39-72
- 第一节 观念研究39-45
- 一、 书法本位观--强化“独立艺术”意识,淡化广义的“修养”39-41
- 二、 书法艺术观--强调书法艺术的整合创新,超越简单的文字书写41-42
- 三、 书法书写观--书法应该由书写行为来完成,区别于绘画42-43
- 四、 书法承传观--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精挑细选,取舍标准根据书法发展需要而定43-45
- 第二节 理论研究45-53
- 一、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概述45-48
- (一) 构思萌生阶段(1980~1989)45
- (二) 学术论证阶段(1990~1996)45-46
- (三) 理论成型阶段(1996~1998)46-47
- (四) 成熟稳定阶段(1998~)47-48
- 二、 围绕学院派理论的讨论及分析48-53
- (一) 讨论的情况48-52
- (二) 讨论的分析52-53
- 三、 学院派理论的特征提取53
- (一) 高自标置,无所依傍53
- (二) 先行于创作实践并且直接指导创作实践53
- (三) 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所作出的鲜活思考53
- 第三节 作品研究53-59
- 一、 学院派书作的创作和展览概述54
- 二、 围绕学院派作品的讨论及分析54-59
- (一) 讨论的情况54-59
- (二) 讨论的分析59
- 三、 学院派作品的特征提取59
- (一) 对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59
- (二) 作品始终围绕书法本体(文字书写)展开59
- 第四节 教育研究59-66
- 一、 学院派书法教学活动概述60-61
- (一) 全国高级书法创作研究班60
- (二) 全国第一届学院派书法创作讲习班60
- (三)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助教班60-61
- 二、 学院派书法教育的特征提取61-66
- (一) 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Qg容和程序化的教学方法61
- (二) 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纯正的教学动机61-62
- (三) 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有条不紊62-63
- (四) 教学计划细致严密,教学考核严格认真63-65
- (五)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65
- (六) 教育成果丰硕喜人65-66
- (七) 教学活动的层次稳步提高66
- 第五节 作者研究66-72
- 一、 人员构成66-67
- 二、 知识结构67-68
- (一) 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68
- (二) 接受学院派艺术理念从而加入的新生力量的知识结构68
- 三、 心态观照68-69
- (一) 铤险捍“艺”68-69
- (二) 平和论战69
- (三) 重在实干69
- 四、 对于学院派第一批创作者的跟踪调查69-72
- (一) 倡导者的态度70
- (二) 其他成员的态度70-72
- 第四章 学院派书法运动的意义72-79
- 第一节 独创意义72-74
- 一、 理论先行,,引领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滞后于创作的尴尬局面72
- 二、 将历史的观点、思辨的方法引入书法研究领域,改善了过去研究中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也有助于提高书法创作的质量72-73
- 三、 构建严密,自成体系,营造了一个互动的书法循环链73
- 四、 弘扬优良传统,开拓国际空间73-74
- 第二节 时代意义74-77
- 一、 思想性--把握时代脉搏,提高书法品位74-75
- 二、 超越性--放眼未来,创造文化,知难而上75
- 三、 原创性--世界格局中所无,没有样板,摸索前行75-77
- 第三节 思想意义77-79
- 一、 弘扬艺术精神,革新创作要求77-78
- (一) 提出主题,实现与姊妹艺术的对接77
- (二) 打破风格化传统,强调每件作品的独特性77-78
- 二、 以明确的流派意识发起一场书法新启蒙运动78-79
- 第五章 学院派书法的未来79-90
- 第一节 1998年后学院派书法的新进展79-81
- 一、 理论建设的循序渐进79
- 二、 创作队伍的主动反省79-80
- 三、 后续队伍的有序化建设80-81
-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的未来81-85
- 一、 理论建设精益求精82-83
- (一) 主动修订理论体系,加强理论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为研究者提供最权威的原始材料82
- (二) 结合最新的艺术动态,不断寻求新的超越82-83
- 二、 创作实践更上层楼83-85
- (一) 持之以恒地坚持这项艰苦的探索83-84
- (二) 在坚持思考和创作的基础上,逐步缩短学院派作品和理论之间的距离,实现学院派创作的精益求精84
- (三) 强化作品自身的表现力和精神震撼力,与作品的解题相得益彰84-85
- 三、 开拓更广泛的生存空间85
- (一) 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探索时空,在时间上适当延长,以保证探索的一贯性;在空间上相对独立,以保证探索的深入性85
- (二) 有计划地举办系列展览,缩短学院派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接受能力的距离85
- 第三节 从学院派书法的未来看当代书法的未来85-90
- 一、 学院派的理论是当代书法思想的启蒙,其影响不限于某一个具体流派86-87
- 二、 学院派提出的问题是书法的根本问题,即不限于某一流派的总体“游戏规则”问题87-88
- 三、 学院派所作的反思是历史、时代、现实的反思,它指向的是整个未来的书法形态88-90
- 主要参考文献90-92
- 附录92-135
- 一、 有关学院派书法的主要文章索引92-99
- 二、 学院派作品汇集99-101
- 三、 录音采访回放101-123
- 四、 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学院派书法研究方向)考试试题与考生答卷123-135
- 后记13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燕凯;现代书法时空观理论反思[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4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3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