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爨”在“兰亭论辨”中的作用及其学术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9 01:18
本文关键词:“二爨”在“兰亭论辨”中的作用及其学术史意义
【摘要】:"二爨"在"兰亭论辨"中被广为引用作为各方论证材料,"二爨"及由此生发出的"铭石之书"概念及与之相关的"隶意"之争,或作为正面立论,或作为反证,在"兰亭论辨"中所体现出来的"书法社会学的本质观照""二重证据法的科学准则"以及"风格体认的学术规范"学理观照,彰显了"二爨"的学术地位及其学术史意义。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二爨 兰亭论辨 学理 学术史 意义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 二爨』即《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前者立 于东晋义熙元年( 四0 五),后者刻于南朝刘宋大明二 年(四五 八),《爨宝子碑》于清乾隆四十 三年出土于 云南曲靖,《爨龙颜碑》于清道光 七年被金石学家阮元 在云南陆良县访得。『 二爨』出土后,引起学界极大关 注,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英德;;论明代论辨文的时代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潘新和;;现代名家论辨文旨趣观述评[J];语文建设;2013年01期
3 潘苇杭;潘新和;;论辨文旨趣:使人信从我的观点[J];语文建设;2014年07期
4 张克林;;中医论辨文探析[J];中医药文化;1993年01期
5 舒展;辩论辨[J];书屋;1995年01期
6 王素;;略谈“兰亭论辨”的经过及其价值与意义[J];紫禁城;2011年09期
7 潘新和;郑秉成;;论辨体式源流考辨及正名[J];语文建设;2013年25期
8 曾子鲁;欧阳修“道胜文至”说论辨[J];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9 纪红;“兰亭论辨”是怎样的“笔墨官司”[J];书屋;2001年01期
10 吴戬;;司马迁“三代”中岳论辨证[J];古籍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全新;;论辨证施治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本文编号:939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3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