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22:33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墓志书体 千唐志斋 编目整理


【摘要】:墓志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石刻艺术形式,起源很早,历史十分久远,并且遗存非常丰富,形式品种多样。然而,墓志尽管很早就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对墓志书法的研究明显存在着不足,其深藏的巨大历史和艺术价值需要我们认真仔细的研究和深入的挖掘。千唐志斋是以收藏唐代墓志为主的墓志博物馆,馆中所收藏唐代墓志最多时达一千二百余件,为我们保存了一大批重要的历代文物,留存了历代不同时代、风格多样的大量书法作品,为我们研究和全面认识唐代书法提供了珍贵详实的实物资料。本文拟以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细致的梳理、考察,对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的书体、书风进行归类、分析、溯源,以求对千唐志斋所收墓志书法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绪论;第二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概况及其编目整理;三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的演变;四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非楷体书法的类型源流;五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体对现代书家的启示。本文通过大量阅读有关河南千唐志斋新收墓志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国墓志的相关历史资料,论著并对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采用举例分析法,通过对河南新收经典墓志类型进行品读和分析,在前面所述理论的指引下,将河南墓志进行系统的阐述。采用图像比较法,新中国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体与历代主流书风的研究,使用图像比较法研究是本论文使用的重要方法。采用考察法,对建国后河南千唐志斋出土墓志进行全面考察。
【关键词】:墓志书体 千唐志斋 编目整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3 研究成果综述11-15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5-19
  • 2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概况及其编目整理19-29
  • 2.1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概况19-23
  • 2.1.1 建国后千唐志斋所收墓志概况19-20
  • 2.1.2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风貌20-23
  • 2.2 千唐志斋新收墓志的写刻状况与编目整理23-27
  • 2.2.1 千唐志斋新收墓志的形制23-26
  • 2.2.2 千唐志斋墓志志文撰写与书丹26-27
  • 2.2.3 千唐志斋新收墓志编目整理27
  • 2.3 小结27-29
  • 3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楷体书风29-45
  • 3.1 初唐书风影响下的墓志楷书29-38
  • 3.1.1 欧阳询书风影响的墓志楷书29-33
  • 3.1.2 虞世南书风影响的墓志楷书33-36
  • 3.1.3 褚遂良书风影响的墓志楷书36-38
  • 3.2 中唐时期颜、徐书风影响下的墓志楷书38-41
  • 3.2.1 颜真卿书风影响的墓志楷书39-41
  • 3.2.2 徐浩书风影响的墓志楷书41
  • 3.3 晚唐柳公权书风影响的墓志楷书41-44
  • 3.4 小结44-45
  • 4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非楷体书风45-54
  • 4.1 篆书的书法风格46-48
  • 4.2 隶书的书法风格48-51
  • 4.3 行书的书法风格51-53
  • 4.4 小结53-54
  • 5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体价值及影响54-59
  • 5.1 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文化价值54-56
  • 5.2 建国后千唐志斋新收墓志书法社会影响56-57
  • 5.3 小结57-59
  • 附表59-79
  • 附图79-90
  • 参考文献90-92
  • 个人简历92-93
  • 致谢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兵;;高昌墓砖研究初探[J];书画世界;2011年03期

2 李雨箫;;《新中国出土墓志》(千唐志斋卷)释文校正[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3 杨庆兴;;千唐志斋馆藏唐代篆书墓志盖中“姓氏”讹写原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李雨箫;;《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叁)释文校正[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5 刘城;;国内近十五年来唐代墓志之文学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王小琴;;包世臣与康有为碑帖思想之比较[J];传承;2009年10期

7 刘峥;;中国书法院考察“龙门石窟”和“千唐志斋”——中国书法院田野考察系列活动之一[J];东方艺术;2008年08期

8 柴天鳞;;“龙门石窟”、“千唐志斋”考察花絮[J];东方艺术;2008年08期

9 衡剑超;;千唐志斋概况[J];东方艺术;2008年16期

10 李林;;唐《□yN墓志》赏析[J];东方艺术;2008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2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光磊;初唐诗人墓志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琪;书法碑帖文字的笔划提取技术及其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7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67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