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与碑派书风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王铎书法与碑派书风比较研究
【摘要】:王铎是晚明至清初成就颇为突出的一代名家,他将魏晋及唐宋书法与《淳化阁帖》‘完美结合,在运笔、结字、通篇布局、墨色应用等方面大胆革新,创造出了极具传统与浪漫写意精神,同时又能解决大幅作品耐看问题的一代新风。只是在清初,这种新风受到人为的压制,一度沉寂。在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清代中晚期碑派书风崛起。近世以来,王铎与碑学既是书法取法的两大策源地,也是理论研究者的两个重要关注点。然无论是书法学习者还是理论研究者,大都是将二者当作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来区别对待。实际上,无论是时代书风的叛逆性、大幅作品的创新性、书学思想,还是书法形质构成本体等方面,二者存在诸多的同一性,之所以碑学能够崛起并取代王铎书风成为时代大潮,主要也即根源于二者在形质构成方面的这种一致性。
【关键词】:王铎书法 碑派书风 比较研究 一致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提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9
-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王铎新风9-15
- 第一节 从台阁体到吴门书派、云间书派——明代早、中期的时代9-11
- 第二节 明代晚期的书坛现状——晚明四家11-13
- 第三节 明末清初的王铎新风13-15
- 第二章 清代的碑学书风15-20
- 第一节 复兴篆隶下的碑学萌芽——清初书坛现状15-16
- 第二节 清乾嘉之后碑学的兴盛16-19
- 第三节 碑学的成就19-20
- 第三章 王铎书法与碑学书风之比较20-30
- 第一节 对时代书风的叛逆性20-23
- 一、赵董书风影响下的清初帖学书风20-21
- 二、王铎对清初赵董一系帖学书风的反叛21-22
- 三、碑学对赵董一系帖学书风的反叛22-23
- 第二节 大幅作品的创新性23-27
- 一、社会思想文化对大幅作品的需求23-24
- 二、王铎对大幅作品的突破24-25
- 三、碑学书风对大幅作品的突破性25-27
- 第三节 书学思想方面的统一性27-30
- 一、王铎书学思想28-29
- 二、碑派的书学思想29-30
- 第四章 王铎书法与碑学书风在书法形质构成方面的统一性30-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描摹艺术美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王国良;郭蕾;;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王婉婉;;浅析杜甫《戏为六绝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天利;;楚狂屈原的精神个性与诗歌创作形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伟;冯保荣;;论“洛书”智慧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6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f3;李娟;;中国传统书法的生命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张耕;;文章泰斗 翰墨菁华——论姚鼐的书法艺术[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9 陈佳;;卫t氐氖榉ù葱略诮癫菰械募壑笛芯縖J];书画世界;2009年04期
10 张蔚星;;吴门班头 一代宗师——南京博物院藏沈周绘画刍议(上)[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胡智锋;;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本土化”资源辨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黄洁;;加强中国传统审美设计研究——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的重要工作[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王小芸;赵怀舟;钱超尘;;傅山手钞《玄机口诀》顾炎武跋质疑[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钱超尘;姜燕;赵怀舟;;傅山手批《内经》启秘[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珊珊;明清侯官许氏家族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闵胜俊;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莹;草书及行书“飞白”效果的仿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卓;徐渭画风中儒释道思想的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维碧;两周金文书法浅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凤雪;徐渭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琨;素朴齐风 至情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存;书于瓷枕[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3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7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