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者的考据学研究与书法
本文关键词:乾嘉学者的考据学研究与书法
更多相关文章: 乾嘉时期 书法创作 中国学术 学术研究 前辈学者 书法史 外部环境 碑版 礼器碑 书写方法
【摘要】:正乾嘉时期在中国学术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一大批学者以踏实的治学精神,通过严谨的研究方法,触及到广泛的学术领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更开启了书法创作的新局面。那么,我们对那个时期的现象、源流、成果、得失进行必要的梳理,必然会推进各个方面学术研究的深入。一关于乾嘉学术兴起的原因,前辈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比如,有的学者从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 乾嘉时期;书法创作;中国学术;学术研究;前辈学者;书法史;外部环境;碑版;礼器碑;书写方法;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乾嘉时期在中国学术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一大批学者以踏实的治学精神,通过严谨的研究方法,触及到广泛的学术领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更开启了书法创作的新局面。那么,我们对那个时期的现象、源流、成果、得失进行必要的梳理,必然会推进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学峰;;清代书法的取法与风格演变[J];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2 孙学峰;;“楷书宜当行书写”小笺[J];中国书法;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薛贞芳,鲁燕;徽人年谱试析[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崔罡;黄玉顺;;构建中国当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视域问题——读徐国利教授《钱穆史学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4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李正辉;;《经籍|Q诂姓氏·分纂》和《补遗姓氏·补纂》训诂文献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王伟;冯保荣;;论“洛书”智慧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7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徐道彬;《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f3;李娟;;中国传统书法的生命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王世华;;徽商收藏的文化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9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学峰;;清代汉学思潮与阮元书学的形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1期
2 孙学峰;;清代书法的取法与风格演变[J];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3 孙学峰;;晚清书法的尚“形”观念与北碑取法的介入[J];文艺研究;2009年09期
4 孙学峰;;启功《论书绝句》第九六首小笺——以康有为对“古学”、“今学”的分类为例[J];装饰;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飞;浅析乾嘉时期中亚与南疆的贸易[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2 赖正维;清康乾嘉时期的中琉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3期
3 郑善庆;;乾嘉历史考据学研究二十年述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胡贤林;;乾嘉汉学与文学背离的成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王妍;;乾嘉时期辞官现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林延清;乾嘉时期天津与英国的三次交往[J];清史研究;1996年02期
7 陈寒鸣,杨菊芹;乾嘉汉学家的经学思维方式及其政治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04期
8 杨绪敏;清初与乾嘉时期学风的嬗变及学者治学特点[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9 欧阳恩良;;论乾嘉时期贵州秘密社会的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10 李瑞豪;;从辞章到经史:乾嘉学人之普遍转向[J];文艺评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法周;;乾嘉后期汉学的学术兼容精神——兼论乾嘉汉学的社会政治观念[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新迎;;乾嘉时期京官的社交方式[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3 王法周;;乾嘉学者对传统忠孝观念意义的调整——以钱大昕、阮元为中心的讨论[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4 马小能;;论钱大昕金石学研究的特点[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尤学工;乾嘉史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N];光明日报;2005年
2 孙锡芳;乾嘉学术的恢弘长卷[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廊坊师范学院 金久红 北京师范大学 罗炳良;乾嘉史家的“博古”与“知时”[N];光明日报;2013年
4 金久红 罗炳良 杨志芳;清代乾嘉史家的著述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2年
5 黄爱平;乾嘉学案:高扬汉学的旗帜[N];光明日报;2007年
6 陈祖武;董理乾嘉名儒年谱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7年
7 陈祖武;谈乾嘉学术文献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王智汪;考据学敏于求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谬川;古籍出版难在哪?[N];中国艺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颜建华;清代乾嘉骈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修亮;乾嘉易学三大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孙雅芬;桂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荣;雍乾嘉时期的胥吏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涛;乾嘉时期江苏地区学侣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肖本俊;清代乾嘉时期云南矿区的“山荒”与滇铜业的衰落[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新迎;乾嘉时期北京缙绅社交活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胥丽娟;乾嘉时期新疆流人及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谢鸿娟;乾嘉时期散传概观[D];苏州大学;2002年
7 韦岩实;乾嘉时期《徽州文书》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邵志成;乾嘉史学与兰克史学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超;清代乾嘉时期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周广平;清代乾嘉时期学人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8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