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平面设计中的“中国

发布时间:2017-10-09 10:39

  本文关键词:平面设计中的“中国印”


  更多相关文章: 篆刻艺术 形式美 中国印 平面设计


【摘要】: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门类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视觉语言符号,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写照和表述形式。在当代平面设计的视野下,传统篆刻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更传递出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贯思维,其线条、色彩、章法所呈现出来的形式与设计美学特征,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创作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为切入点,从传统篆刻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着手,分别从刀法、色彩、章法和意境等方面结合部分平面设计作品展开论述。进而从传统篆刻艺术与当代平面设计外在形式的貌似转入内在意蕴的神合,以平面设计的角度分别从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中发掘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要素,并以几个典型案例对传统篆刻艺术的相关特质在包括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在内的当代平面设计艺术的运用等情况进行初步梳理,使之与前述内容相互呼应。最后还对目前几个公众关注较多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话题进行综合批判,对其中提及较多的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元素”的话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篆刻艺术 形式美 中国印 平面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29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8-9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9-15
  • 1.2.1 关于篆刻艺术与平面设计理论研究的现状9-13
  • 1.2.2 传统篆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13-14
  • 1.2.3 其他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现状14-15
  •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5-16
  • 1.3.1 研究的意义15
  • 1.3.2 研究的目的15-16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创新点17
  •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17-19
  • 第二章 篆刻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19-34
  • 2.1 篆刻艺术刀法美19-22
  • 2.1.1 篆刻线条力量的创造19-21
  • 2.1.2 篆刻刀法美的运用21-22
  • 2.2 篆刻艺术色彩美22-25
  • 2.2.1 篆刻色彩的民族基因23-24
  • 2.2.2 篆刻色彩美的运用24-25
  • 2.3 篆刻艺术章法美25-29
  • 2.3.1 篆刻章法的形式美25-27
  • 2.3.2 篆刻章法与平面构成27-29
  • 2.4 篆刻艺术意境美29-34
  • 2.4.1 篆刻意境的营造29-31
  • 2.4.2 篆刻意境的运用31-34
  • 第三章 篆刻形式美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34-46
  • 3.1 篆书的演变与字体设计34-38
  • 3.2 篆刻章法对版式设计的影响38-40
  • 3.3 篆刻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40-42
  • 3.4 篆刻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42-44
  • 3.5 篆刻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44-46
  • 第四章 当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与"世界化"46-54
  • 4.1 当代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可能46-49
  • 4.1.1 篆刻艺术形式美对平面设计的意义46-47
  • 4.1.2 中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的"民族化"47-49
  • 4.2 当代平面设计"世界化"的必然49-54
  • 4.2.1 "民族化"与"世界化"50-51
  • 4.2.2 突破狭义的"中国元素"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亦钊;马公愚先生篆书篆刻艺术[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李澍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活动综述[J];美术观察;2007年12期

3 日超;;大雅篆章[J];走向世界;2009年34期

4 李彤;;化笔墨为云烟——清代黄牧甫篆刻艺术论[J];荣宝斋;2011年05期

5 高石农;陈荣杓;;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年01期

6 徐鸣;方寸天地见功力——许炯的篆刻艺术[J];艺术百家;1997年04期

7 余巨力;;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书法艺术;1997年04期

8 陈道义;;“自成一家始逼真”——刘江先生及其篆刻艺术[J];书法之友;1999年12期

9 纪伟基;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书画艺术;2000年05期

10 马海方;“手里有活儿”──记青年篆刻家孙鼎朴篆刻艺术[J];美术向导;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晨;;平面设计——设计梦想开始的地方[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杜艳艳;;平面设计的符号化设计方法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袁清秀;;浅谈平面设计与符号学原理[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文科;;株六复线娄大段第二线左右侧位置选择及平面设计[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5 ;介绍平面设计大师陈汉民教授[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周越;于媛媛;;民间年画艺术特色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平;陆苹;;中国平面设计的“胜利”曙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王占国;原长弓;张莹;;滨海新区响螺湾片区管线综合设计总结[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建淼;;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张立杰;王越飞;;论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岚清谈篆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来楚生篆刻艺术[N];美术报;2000年

3 秦周;豪放之歌 静雅之韵[N];新乡日报;2006年

4 天津 张宏书;邓散木的篆刻艺术[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记者 季佳莹;引导企业搭建平台 支持参与文化建设[N];哈尔滨日报;2009年

6 孙旭光;游心印外石言志 创新服务永无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范迪安;李岚清的篆刻书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百灵;游心印外 悟道其中[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韩湛宁;要迫使自己反璞归真[N];深圳商报;2004年

10 邸永君;篆刻艺术漫谈(下)[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小壮;“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季倩;“设计之城”一种文化生成的场域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王丽红;瞬间的永恒[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野田悟;吾衍与其《学古编》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9 赵健;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范式的发端及其成因(1862-1937)[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克里斯朵夫·施塔勒;西汉字东字母[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式英;平面设计中的“中国印”[D];中南大学;2010年

2 詹震宇;形简意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陈雅群;论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中的质感之美[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慧朝;水墨在平面设计中的文化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钱小兰;中国古典诗歌对平面设计诗性语言的启迪[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冯明玲;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一茜;图案的回归[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崔丽红;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基本要素与中国画基本要素间比较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9 高海燕;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和运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9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99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