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06:20
戴逸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曾担任中国史学会第四届、第五届会长,在从事历史教育事业的几十年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治史之道和讲学之道,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为学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他所获得的教育奖项也正是对其教学成果的认可与证明。受年少求学经历以及家乡文化熏陶的影响,戴逸强调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要发挥好历史领路人的作用。作为经历了新旧时代的史学家、教育家,戴逸又吸收了“史家四长”和“经世致用”的传统思想,提出“资料、思想、文采、道德”是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个人素养以及“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历史教育功能。此外,戴逸十分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历史教学实践,强调要用联系的眼光将历史人物与时代相结合,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长期处于历史教学与研究前线的戴逸,还根据自己历史教学研究经历,提出了“勤、苦、乐、迷”这四大境界,为历史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良性循环之路,同时也注重依据一定原则选择图像史料来进行历史教学。戴逸历史教育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为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师个人发展等提供借鉴,还能推动历史教育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溯源
第一节 家乡文化熏陶
第二节 年少求学经历
第三节 教学研究经历
第四节 思想理论基础
一、优良史学传统理论的积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
第二章 戴逸论历史教育功能
第一节 资政:以史为鉴
一、“资人事之政”
二、“资国事之政”
第二节 育人:素质教育
一、知识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章 戴逸论历史教学方法
第一节 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以历史通俗读物为辅
二、发挥历史教材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发挥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是学生的历史领路人
二、示范、传授、压担子
第三节 对比联系教学
一、对比联系教学
二、历史人物与时代相结合
第四节 图像史料教学
一、图像史料的重要性
二、图像史料的使用原则
第四章 戴逸论历史教师的个人素养
第一节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
一、“资料”
二、“思想”
三、“文采”
四、“道德”
第二节 “勤、苦、乐、迷”
一、“勤”之境界
二、“苦”与“乐”二境界
三、“迷”之境界
第五章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评析
第一节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特点
一、兴趣为基
二、育人为重
第二节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学习与兴趣相结合
二、知识与能力相促进
三、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072403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溯源
第一节 家乡文化熏陶
第二节 年少求学经历
第三节 教学研究经历
第四节 思想理论基础
一、优良史学传统理论的积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
第二章 戴逸论历史教育功能
第一节 资政:以史为鉴
一、“资人事之政”
二、“资国事之政”
第二节 育人:素质教育
一、知识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章 戴逸论历史教学方法
第一节 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以历史通俗读物为辅
二、发挥历史教材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发挥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是学生的历史领路人
二、示范、传授、压担子
第三节 对比联系教学
一、对比联系教学
二、历史人物与时代相结合
第四节 图像史料教学
一、图像史料的重要性
二、图像史料的使用原则
第四章 戴逸论历史教师的个人素养
第一节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
一、“资料”
二、“思想”
三、“文采”
四、“道德”
第二节 “勤、苦、乐、迷”
一、“勤”之境界
二、“苦”与“乐”二境界
三、“迷”之境界
第五章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评析
第一节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特点
一、兴趣为基
二、育人为重
第二节 戴逸历史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学习与兴趣相结合
二、知识与能力相促进
三、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072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07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