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1-05-18 03:25
  窦汉卿针灸学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受到针灸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借助电子数据库及图书馆,检索、筛选建国以来窦氏针灸文献和理论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了解当前的研究概况。结果发现,目前对窦氏针灸的文献理论研究主要依据《针经指南》,对其中的《标幽赋》和"交经八穴"内容尤为关注,而对其后发现的《窦太师针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三种文本缺少相应的关注,在窦氏针灸学术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上有待提高。建议在中国针灸学术史的整体背景下,对窦氏针灸的多个文本及其生平进行综合研究,以对窦氏针灸学术形成客观、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文章来源】:针刺研究. 2019,44(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窦汉卿生平研究
2 窦汉卿针灸学术研究
    2.1《针经指南》
    2.2《针经标幽赋》
    2.3《流注通玄指要赋》
    2.4 交经八穴
    2.5《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2.6《窦太师针经》
3 讨论
    3.1 避免单一,系统研究
    3.2 考察流变,明故知新
    3.3 穴法临床,思想背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窦汉卿针灸理论与儒家理学关系初探[J]. 李宝金,黄龙祥.  中国针灸. 2018(02)
[2]《标幽赋》学术思想浅析[J]. 贺新兰,焦琳,钟根平,毛强健.  江西中医药. 2018(01)
[3]《标幽赋》“门海俞募”、“原别交会”之注说探议[J]. 王萌萌,胡怀珍,王旭,袁青宝,杨佃会,常振燕.  四川中医. 2017(07)
[4]“轻而徐入,不痛之因”之我见[J]. 李宝岩,马原,白增华,谷忠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6)
[5]“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浅析[J]. 瞿玉竹,孙睿睿,李季.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4)
[6]窦汉卿《流注通玄指要赋》浅析[J]. 车依檀,张聪,张永臣.  四川中医. 2016(08)
[7]窦汉卿及其《通玄指要赋》学术特点探析[J]. 张永臣,贾红玲,张学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8]《标幽赋》教学疑难问题解析[J]. 袁宜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7)
[9]八脉交会穴配伍思路及临床应用[J]. 韩亮.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6)
[10]八脉交会穴理论分析[J]. 赵京生.  中国针灸. 2016(03)

博士论文
[1]《杨氏家传针经图像》考[D]. 岗卫娟.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硕士论文
[1]八脉交会穴近二十年临床应用文献研究[D]. 张姝.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2]八脉交会穴主治症及其临床配穴规律的研究[D]. 刘继东.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
[3]窦汉卿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源流考辨[D]. 李宝金.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4]《玉龙歌》针灸应穴之研究[D]. 张志菁.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5]《针经指南》之“交经八穴”研究[D]. 张克诚.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93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93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