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21:26
白蕉是民国时期帖学书家的代表之一,在清末民初碑学盛行的时风下力倡帖学,学书由唐入晋最终成为二王的忠实践行者,为传统帖学的继承与创新做了杰出的贡献。近几年书法界对白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书法的价值也逐渐突显。纵观白蕉的书法艺术主要分为书法实践和书学思想两个部分,试图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白蕉的书法实践和书学思想进行剖析,探究白蕉书学在当下的价值与意义。文章通过四个部分来完成。第一,白蕉书法的艺术成因。考察与白蕉书法相关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的民国时期书法社会活动,来突显白蕉直率的性情、坎坷的人生和书坛内部环境对白蕉书法的成长带来地影响。第二,白蕉书法的形成及其特征。通过对白蕉不同时期书法作品的解读,探究白蕉的书艺递进之路。分别对白蕉的楷书、行书、草书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将白蕉与同时期的帖学书家沈尹默和吴玉如作对比,突出白蕉书法的独特之处。第三,白蕉的书学思想。白蕉的一生在书法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书学理论,其书法实践和理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白蕉书论的梳理解读,主要将其分为学书方法论、书法鉴赏观和碑帖论这三个部分来进行深入探析。白蕉的书学思想不仅是通过实践对学书有...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28年《白蕉》诗集序
学习了欧阳询、虞世南等唐人楷书以后,白蕉开始上溯魏晋,以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等小楷为辅助。有了良好的楷书基础以后,白蕉的书法风格开始转向行书。白蕉自述初学王羲之,不知从何处寻得门径,直到后来从好友徐悲鸿处得到《丧乱帖》《二谢帖的唐摹本临习,才慢慢领会其中笔意。后又将《阁帖》放大到盈尺挂在家中,朝夕观摩,才得其神采①。现存世的白蕉书法作品中,能见到最早的是其 1928 年12 月《白蕉》诗集所作的序言。(如图 2-1)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到白蕉已经开始从二王《丧乱》《二谢》诸帖中汲取和借鉴,如“获”“想”、“快”、“时”、“痛“”“前”等字的结构与字势几乎与原帖类似(图 2-2)。可以看到白蕉早年的创作从集字开始,字形结构的处理还比较稚嫩和生硬;用笔上以方笔为主,折多转少行笔速度较慢,有些刻意、不流畅。章法上也是字字独立,较少连带,缺少字里行间的呼应。
二、渐变期:1940-19571940 年至 1957 年之间的白蕉,步入中年,正是精力旺盛时期也是书法创作高产期。此阶段是白蕉在不断摸索、寻找自我风格的过程,所以这一时期的白蕉书风是多变的。1940 年白蕉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金石书画展,著名的章草书家王蘧常作诗赞曰:“三十书名动海陬,钟王各欲擅千秋。如何百炼功成后,傲骨难为绕指柔,”②给了初出茅庐的白蕉极大的鼓励。此后至 1948 年这八年时间内白蕉共举办了五次个人书画金石书画展,逐步奠定了他在上海书坛的地位,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对白蕉这一时期作品风格的考察,这个时期的书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一是相对严谨的行书自作诗风格,其二是与好友姚鵷雏、翁史焹交往的信札。这两类作品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异,自作诗基本上是白蕉赠与好友或是参与展览的作品,创作状态相对认真和拘谨,风格上中规中矩,缺少表露性情的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我心仪的吴玉如先生[J]. 韩嘉祥. 中国书法. 2018(17)
[2]由魏晋风度看白蕉论书思想[J]. 张天爽,王常杰. 设计. 2015(24)
[3]从魏晋风度到云间题兰——论白蕉翰墨历程及书法作品风格[J]. 张天爽,李旭. 设计. 2015(13)
[4]谈白蕉的诗、书、画[J]. 纪学艳. 中国书法. 2015(09)
[5]“白蕉”由来[J]. 奚吉平,蒋炳昌. 书法. 2013(06)
[6]白蕉与徐悲鸿[J]. 金学仪. 书法. 2013(06)
[7]三百年来一复翁——再读白蕉[J]. 孟会祥. 书法. 2013(06)
[8]试论民国时期书法风格的多元化[J]. 刘清扬,左香兰. 书法赏评. 2011(05)
[9]不朽的白蕉——白蕉书法艺术述评[J]. 苏显双. 书画世界. 2010(04)
[10]白蕉书法艺术述评[J]. 苏显双. 书法赏评. 2010(03)
博士论文
[1]白蕉书学研究[D]. 林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2]中国书法墨法研究[D].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研究[D]. 李萌.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白蕉书法观及其笔下的魏晋风神探究[D]. 黄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
[3]近现代帖学四家研究[D]. 郭晓雪.山西师范大学 2016
[4]碑帖合流[D]. 尹忠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5]吴玉如书法艺术研究[D]. 袁萌萌.河北大学 2015
[6]云间白蕉:三百年来一复翁[D]. 张明伟.山东大学 2014
[7]白蕉书法艺术研究[D]. 赵静宜.华东师范大学 2014
[8]白蕉书法艺术探究[D]. 苏亚丽.曲阜师范大学 2014
[9]晚清碑、帖书法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 张云霁.西南大学 2010
[10]白蕉书法管窥[D]. 曹军.南京艺术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212943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28年《白蕉》诗集序
学习了欧阳询、虞世南等唐人楷书以后,白蕉开始上溯魏晋,以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等小楷为辅助。有了良好的楷书基础以后,白蕉的书法风格开始转向行书。白蕉自述初学王羲之,不知从何处寻得门径,直到后来从好友徐悲鸿处得到《丧乱帖》《二谢帖的唐摹本临习,才慢慢领会其中笔意。后又将《阁帖》放大到盈尺挂在家中,朝夕观摩,才得其神采①。现存世的白蕉书法作品中,能见到最早的是其 1928 年12 月《白蕉》诗集所作的序言。(如图 2-1)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到白蕉已经开始从二王《丧乱》《二谢》诸帖中汲取和借鉴,如“获”“想”、“快”、“时”、“痛“”“前”等字的结构与字势几乎与原帖类似(图 2-2)。可以看到白蕉早年的创作从集字开始,字形结构的处理还比较稚嫩和生硬;用笔上以方笔为主,折多转少行笔速度较慢,有些刻意、不流畅。章法上也是字字独立,较少连带,缺少字里行间的呼应。
二、渐变期:1940-19571940 年至 1957 年之间的白蕉,步入中年,正是精力旺盛时期也是书法创作高产期。此阶段是白蕉在不断摸索、寻找自我风格的过程,所以这一时期的白蕉书风是多变的。1940 年白蕉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金石书画展,著名的章草书家王蘧常作诗赞曰:“三十书名动海陬,钟王各欲擅千秋。如何百炼功成后,傲骨难为绕指柔,”②给了初出茅庐的白蕉极大的鼓励。此后至 1948 年这八年时间内白蕉共举办了五次个人书画金石书画展,逐步奠定了他在上海书坛的地位,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对白蕉这一时期作品风格的考察,这个时期的书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一是相对严谨的行书自作诗风格,其二是与好友姚鵷雏、翁史焹交往的信札。这两类作品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异,自作诗基本上是白蕉赠与好友或是参与展览的作品,创作状态相对认真和拘谨,风格上中规中矩,缺少表露性情的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我心仪的吴玉如先生[J]. 韩嘉祥. 中国书法. 2018(17)
[2]由魏晋风度看白蕉论书思想[J]. 张天爽,王常杰. 设计. 2015(24)
[3]从魏晋风度到云间题兰——论白蕉翰墨历程及书法作品风格[J]. 张天爽,李旭. 设计. 2015(13)
[4]谈白蕉的诗、书、画[J]. 纪学艳. 中国书法. 2015(09)
[5]“白蕉”由来[J]. 奚吉平,蒋炳昌. 书法. 2013(06)
[6]白蕉与徐悲鸿[J]. 金学仪. 书法. 2013(06)
[7]三百年来一复翁——再读白蕉[J]. 孟会祥. 书法. 2013(06)
[8]试论民国时期书法风格的多元化[J]. 刘清扬,左香兰. 书法赏评. 2011(05)
[9]不朽的白蕉——白蕉书法艺术述评[J]. 苏显双. 书画世界. 2010(04)
[10]白蕉书法艺术述评[J]. 苏显双. 书法赏评. 2010(03)
博士论文
[1]白蕉书学研究[D]. 林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2]中国书法墨法研究[D].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研究[D]. 李萌.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白蕉书法观及其笔下的魏晋风神探究[D]. 黄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
[3]近现代帖学四家研究[D]. 郭晓雪.山西师范大学 2016
[4]碑帖合流[D]. 尹忠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5]吴玉如书法艺术研究[D]. 袁萌萌.河北大学 2015
[6]云间白蕉:三百年来一复翁[D]. 张明伟.山东大学 2014
[7]白蕉书法艺术研究[D]. 赵静宜.华东师范大学 2014
[8]白蕉书法艺术探究[D]. 苏亚丽.曲阜师范大学 2014
[9]晚清碑、帖书法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 张云霁.西南大学 2010
[10]白蕉书法管窥[D]. 曹军.南京艺术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21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21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