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视域下冯从吾的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1-08-06 04:57
讲学自孔子始,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统。从孔孟讲学被看做是政治失意的选择,再到宋儒讲学以“得君行道”,讲学与政治的关系往往密不可分。直到明朝,科举制度的日益僵化、朝廷官员的日益饱和以及专制皇权的日益加剧,讲学又一次成为了仕途失意或不入仕途的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所在。冯从吾生活在晚明时期,正逢万历朝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异端邪起、政治昏庸,整个王朝开始走向衰败的时期。他在自己早年时就开始心向圣学,并一生仔细钻研儒家传统心性之学与朱子的工夫论、阳明的良知学。冯从吾将讲学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的讲学人生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早年步入仕途之前与初入仕途之时于正学书院与秦关王公一同讲切关洛要旨,但在许孚远的心学影响下他的讲学思想经历了由濂洛之学到见彻本源的心学的转变。万历二十年,在上书《请修朝政疏》激怒神宗被贬后,他林隐关中二十六年不问政事,讲学的重点在于启发人性之善与良知,从而教化群众,这是一条“自觉觉他”与从修身到齐家、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第三个时期,是他晚年在国家忧患之际,于天启初年毅然赴京与邹元标建立首善书院讲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他的讲学强调在一“正”,“学问更须一正”,做人也应该“正心诚意”,...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前人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冯从吾的生平与学思
第一节 明代讲学背景
第二节 冯从吾的生平
一、冯从吾的家学启蒙
二、冯从吾的为官经历
三、冯从吾的学术渊源
第二章 早年正学书院的心学转变
第一节 晚明朱、王调和的学术思潮
第二节 由濂洛之学到“见彻本源”心学的思想转变
第三章 林隐关中“以学行道”
第一节 冯从吾的“以学行道”与“独行其道”
第二节 讲学即发明本心之善
第三节 冯从吾自下而上的讲学之路
第四章 首善讲学以“正”人心
第一节 人心之忧大于外患的天启朝
第二节 讲学由“正”学问到“正”人心
第三节 冯从吾讲学的意义与书院的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泰州学派的平民讲学——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J]. 贾乾初.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历史危机、人生信念与实践抉择——儒家性善论的发生学分析[J]. 丁为祥. 哲学研究. 2017(05)
[3]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J]. 丁为祥. 学术月刊. 2017(05)
[4]关学的心性化转向——以冯从吾的《孟子》诠释为中心[J]. 李敬峰. 江淮论坛. 2016(05)
[5]“关学”:在研究中延续——《关学文库》的意义[J]. 杨国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许孚远与晚明关学的心学化[J]. 赵均强. 孔子研究. 2015(02)
[7]冯从吾德育思想之渊源探赜[J]. 贺文华. 唐都学刊. 2015(02)
[8]关学源流特征与《关学文库》的编纂[J]. 刘学智. 孔子研究. 2014(05)
[9]冯从吾内向的心性工夫论[J]. 何睿洁. 唐都学刊. 2014(02)
[10]关学大儒冯从吾哲学思想述论[J]. 刘学智,米文科. 地方文化研究. 2013(06)
博士论文
[1]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 孙学功.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关中书院在陕西的地位与影响[D]. 杨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冯从吾理学思想研究[D]. 孙琳.湖北大学 2012
[3]冯从吾讲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研究[D]. 赵小刚.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冯从吾“善心说”初探[D]. 刘继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511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前人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冯从吾的生平与学思
第一节 明代讲学背景
第二节 冯从吾的生平
一、冯从吾的家学启蒙
二、冯从吾的为官经历
三、冯从吾的学术渊源
第二章 早年正学书院的心学转变
第一节 晚明朱、王调和的学术思潮
第二节 由濂洛之学到“见彻本源”心学的思想转变
第三章 林隐关中“以学行道”
第一节 冯从吾的“以学行道”与“独行其道”
第二节 讲学即发明本心之善
第三节 冯从吾自下而上的讲学之路
第四章 首善讲学以“正”人心
第一节 人心之忧大于外患的天启朝
第二节 讲学由“正”学问到“正”人心
第三节 冯从吾讲学的意义与书院的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泰州学派的平民讲学——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J]. 贾乾初.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历史危机、人生信念与实践抉择——儒家性善论的发生学分析[J]. 丁为祥. 哲学研究. 2017(05)
[3]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J]. 丁为祥. 学术月刊. 2017(05)
[4]关学的心性化转向——以冯从吾的《孟子》诠释为中心[J]. 李敬峰. 江淮论坛. 2016(05)
[5]“关学”:在研究中延续——《关学文库》的意义[J]. 杨国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许孚远与晚明关学的心学化[J]. 赵均强. 孔子研究. 2015(02)
[7]冯从吾德育思想之渊源探赜[J]. 贺文华. 唐都学刊. 2015(02)
[8]关学源流特征与《关学文库》的编纂[J]. 刘学智. 孔子研究. 2014(05)
[9]冯从吾内向的心性工夫论[J]. 何睿洁. 唐都学刊. 2014(02)
[10]关学大儒冯从吾哲学思想述论[J]. 刘学智,米文科. 地方文化研究. 2013(06)
博士论文
[1]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 孙学功.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关中书院在陕西的地位与影响[D]. 杨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冯从吾理学思想研究[D]. 孙琳.湖北大学 2012
[3]冯从吾讲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研究[D]. 赵小刚.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冯从吾“善心说”初探[D]. 刘继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5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2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