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儒学思想平民化特色初探
发布时间:2021-10-13 17:58
在王门后学中,泰州学派是发展得最为繁盛的一支,而泰州学派的开创者王艮,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本文围绕王艮儒学思想的平民化特色这一议题,以王艮为学的三个阶段为线索,对王艮其人、其学说进行梳理,对他思想中的平民化特点进行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王艮为学的“一变”,他从目不识丁的手工业者逐渐成为一名心系平民的儒家学者,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其次,本文从他为学“二变”的角度,对他从学王门的经历进行分析,阐述王艮对王阳明一脉相承的学术气质,以及他对于阳明心学的平民化改造。再次,本文阐述了王艮在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百姓日用”的天理良知说,以及“尊身立本”“明哲保身”的淮南格物论;除此之外,王艮还发挥了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的学说,并做《乐学歌》来驳斥朱熹的“存理灭欲”,同时将儒家的伦理活动平民化。最后,本文叙述了王艮“为学三变”中的最后一变,在这一阶段,王艮进入了自立门户、传道受业的时期,他总结自己的学术成果为继承了孔、孟之道的“大成之学”,并以此为内容进行讲学活动;王艮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将讲学平民化的事业中,使底层百姓都可以受到教育,使之产生保护自身生存...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以平民之身追求儒学理想的王艮
1.1 王艮为学方向的确立
1.1.1 商业经济带来的转机
1.1.2 “任道之志”的理想
1.2 “洞然无疑”的为学精神
1.2.1 质疑“圣贤”
1.2.2 质疑传注
1.2.3 质疑割裂知行的为学方法
二、与阳明心学的投契
2.1 受阳明学的魅力吸引
2.1.1 亦师亦友的学思碰撞
2.1.2 精神气质的相互认同
2.2 与阳明学的若即若离
2.2.1 师门的“歧出”者
2.2.2 得益于阳明心学
三、王艮思想平民特色的体现
3.1 《天理良知说》对百姓日用的肯定
3.1.1 “良知致”与天理良知
3.1.2 百姓日用与圣人同
3.2 《明哲保身论》对个人价值的保护
3.2.1 “淮南格物”之说
3.2.2 “尊身”与“保身”之论
3.3 《乐学歌》对修养情性的启发
3.3.1 “孔颜之乐”辨析
3.3.2 “人心本自乐”的阐发
四、平民儒学的“传道”实践
4.1 以“大成之学”为志业的教育理念
4.1.1 以传承“道统”为己任
4.1.2 “大成之学”的传道内容
4.2 破除教育壁垒的盛举
4.2.1 “好为人师”的“行道”者
4.2.2 讲学的平民化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心斋晚年工夫论新探[J]. 高正乐. 孔子研究. 2019(04)
[2]晏殊“明哲保身”辨正[J]. 邵明珍.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2)
[3]王门分派与黔中王门学派之要义梳理[J]. 张立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2)
[4]王艮“尊身论”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支持和超越[J]. 姚文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7(02)
[5]王艮“乐学”思想探论[J]. 申祖胜. 孔子研究. 2017(01)
[6]论阳明后学对《周易》乾卦义理的发挥[J]. 翟奎凤. 哲学研究. 2016(12)
[7]泰州学派“下达伦理”的道德之维[J]. 阮春晖. 伦理学研究. 2016(05)
[8]“信得及否?”与“承当得否?”——论王畿与罗洪先在“良知”理解上的差别[J]. 罗高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良知从“见在”到“现成”[J]. 王文琦. 人文杂志. 2016(05)
[10]再论王艮“保身”说的得与失[J]. 罗高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博士论文
[1]阳明后学现成良知思想研究[D]. 阮春晖.湖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王艮心学研究[D]. 高凯.河北大学 2018
[2]王艮“安身”思想试探[D]. 张攀.复旦大学 2014
[3]试论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是道”思想之发展[D]. 李霖.山西大学 2012
[4]王艮教育思想研究[D]. 王冰.陕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35144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以平民之身追求儒学理想的王艮
1.1 王艮为学方向的确立
1.1.1 商业经济带来的转机
1.1.2 “任道之志”的理想
1.2 “洞然无疑”的为学精神
1.2.1 质疑“圣贤”
1.2.2 质疑传注
1.2.3 质疑割裂知行的为学方法
二、与阳明心学的投契
2.1 受阳明学的魅力吸引
2.1.1 亦师亦友的学思碰撞
2.1.2 精神气质的相互认同
2.2 与阳明学的若即若离
2.2.1 师门的“歧出”者
2.2.2 得益于阳明心学
三、王艮思想平民特色的体现
3.1 《天理良知说》对百姓日用的肯定
3.1.1 “良知致”与天理良知
3.1.2 百姓日用与圣人同
3.2 《明哲保身论》对个人价值的保护
3.2.1 “淮南格物”之说
3.2.2 “尊身”与“保身”之论
3.3 《乐学歌》对修养情性的启发
3.3.1 “孔颜之乐”辨析
3.3.2 “人心本自乐”的阐发
四、平民儒学的“传道”实践
4.1 以“大成之学”为志业的教育理念
4.1.1 以传承“道统”为己任
4.1.2 “大成之学”的传道内容
4.2 破除教育壁垒的盛举
4.2.1 “好为人师”的“行道”者
4.2.2 讲学的平民化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心斋晚年工夫论新探[J]. 高正乐. 孔子研究. 2019(04)
[2]晏殊“明哲保身”辨正[J]. 邵明珍.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2)
[3]王门分派与黔中王门学派之要义梳理[J]. 张立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2)
[4]王艮“尊身论”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支持和超越[J]. 姚文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7(02)
[5]王艮“乐学”思想探论[J]. 申祖胜. 孔子研究. 2017(01)
[6]论阳明后学对《周易》乾卦义理的发挥[J]. 翟奎凤. 哲学研究. 2016(12)
[7]泰州学派“下达伦理”的道德之维[J]. 阮春晖. 伦理学研究. 2016(05)
[8]“信得及否?”与“承当得否?”——论王畿与罗洪先在“良知”理解上的差别[J]. 罗高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良知从“见在”到“现成”[J]. 王文琦. 人文杂志. 2016(05)
[10]再论王艮“保身”说的得与失[J]. 罗高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博士论文
[1]阳明后学现成良知思想研究[D]. 阮春晖.湖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王艮心学研究[D]. 高凯.河北大学 2018
[2]王艮“安身”思想试探[D]. 张攀.复旦大学 2014
[3]试论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是道”思想之发展[D]. 李霖.山西大学 2012
[4]王艮教育思想研究[D]. 王冰.陕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35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3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