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23:07
精神生产是人类四种生产活动中的一种,是以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智力探索活动,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性的社会思想、意识、观念的生产。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是完善和成熟的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的发源地。对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进行系统化和专题性研究,有利于把握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的来龙去脉。在实践中,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对当下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青年马克思从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出发,强调精神的力量主宰一切。青年马克思极力捍卫精神活动的自由,坚持精神生产的多样性、真理性、人民性等。《莱茵报》的工作经历使青年马克思开始关注物质利益,促使他重新定位了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青年马克思超越黑格尔的地方在于他把哲学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不仅强调现实世界是哲学的基础,而且强调哲学要改变现实世界,成为实践哲学,并提出了精神生产改变现实世界的途径和条件。第二个阶段,青年马克思...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和“精神生产”的概念界定
一、“青年马克思”
二、“精神生产”
第二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起点: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性原则
第一节 精神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一、“自我意识是万物的主宰”
二、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和精神自由的阐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动摇
一、由林木盗窃引发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初步反思
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
第三节 探讨哲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要对改变世界产生作用
小结
第二章 转折:基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客体性原则
第一节 精神活动和生产的关联
一、精神生产是体现人的“类本质”的生产
二、精神生产是社会性的生产
第二节 精神生产受到异化劳动的侵蚀
一、精神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二、消除精神生产异化的途径
第三节 对思辨哲学的清算
一、揭露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
二、纯粹的理论批判无法改变现实
小结
第三章 成熟: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原则的统一
第一节 精神生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产
一、“生活决定意识”
二、精神生产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第二节 物质生产活动对精神生产的制约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精神生产与社会分工
第三节 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一、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也支配精神生产
二、精神生产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节 精神生产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一、蒲鲁东视域中的“精神生产”及其批判
二、资本主义的诞生对精神生产的双重影响
三、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学说及其批判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对马克思《手稿》中“类”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 汪信砚,柳丹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共产党宣言》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及其批判[J]. 刘刚.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8)
[3]青年马克思与信仰[J]. 张有奎. 学术研究. 2018(04)
[4]青年马克思的费尔巴哈崇拜和批判[J]. 成龙. 学术研究. 2018(04)
[5]论作为精神产品的意识形态[J]. 王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及其现实逻辑[J]. 刘伟.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1)
[7]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及其当代性[J]. 王海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01)
[8]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精神生产及其走向[J]. 杨慧民,陈锦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7(06)
[9]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J]. 李怀涛,于瑞瑞. 学术交流. 2017(11)
[10]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 吕世荣,聂海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D]. 林岩.山东大学 2015
[2]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研究[D]. 周力辉.苏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概念探析[D]. 邱猛.郑州大学 2015
[2]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视阈[D]. 左声广.中共中央党校 2013
本文编号:3438779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和“精神生产”的概念界定
一、“青年马克思”
二、“精神生产”
第二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起点: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性原则
第一节 精神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一、“自我意识是万物的主宰”
二、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和精神自由的阐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动摇
一、由林木盗窃引发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初步反思
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
第三节 探讨哲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要对改变世界产生作用
小结
第二章 转折:基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客体性原则
第一节 精神活动和生产的关联
一、精神生产是体现人的“类本质”的生产
二、精神生产是社会性的生产
第二节 精神生产受到异化劳动的侵蚀
一、精神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二、消除精神生产异化的途径
第三节 对思辨哲学的清算
一、揭露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
二、纯粹的理论批判无法改变现实
小结
第三章 成熟: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原则的统一
第一节 精神生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产
一、“生活决定意识”
二、精神生产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第二节 物质生产活动对精神生产的制约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精神生产与社会分工
第三节 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一、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也支配精神生产
二、精神生产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节 精神生产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一、蒲鲁东视域中的“精神生产”及其批判
二、资本主义的诞生对精神生产的双重影响
三、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学说及其批判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对马克思《手稿》中“类”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 汪信砚,柳丹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共产党宣言》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及其批判[J]. 刘刚.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8)
[3]青年马克思与信仰[J]. 张有奎. 学术研究. 2018(04)
[4]青年马克思的费尔巴哈崇拜和批判[J]. 成龙. 学术研究. 2018(04)
[5]论作为精神产品的意识形态[J]. 王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及其现实逻辑[J]. 刘伟.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1)
[7]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及其当代性[J]. 王海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01)
[8]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精神生产及其走向[J]. 杨慧民,陈锦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7(06)
[9]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J]. 李怀涛,于瑞瑞. 学术交流. 2017(11)
[10]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 吕世荣,聂海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D]. 林岩.山东大学 2015
[2]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研究[D]. 周力辉.苏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概念探析[D]. 邱猛.郑州大学 2015
[2]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视阈[D]. 左声广.中共中央党校 2013
本文编号:3438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3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