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因素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基于主体、制度和观念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2 15:22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取得不可逆转的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扩散的世界市场使各种行为者崛起,这影响到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全球化引发的经济危机扩散的危险性。多次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提醒人们:预防和应对这种危机需要国际合作。该论文旨在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治理主体、制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外生因素对制度变革的影响的理论内涵。本论文将外生因素限定在全球金融危机方面,主要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主体、制度、观念的路径影响。在主体方面,七国集团(G7)扩容为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论坛(FSF)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多个旨在进行全球金融监管和标准化制订的国际组织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和新登场的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全球金融治理的进程和结构。在制度层面,全球金融监管新标准应运而生。这种标准化主要由二十国集团提出,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分区域国际组织制定,由各成员国和市场行为者执行。在观念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英国的Brexit和美国的本国优先主义等保护主义观念开始重新...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际政治理论中主体、制度、观念的文献综述
2.新制度主义文献综述
3.历史制度主义的外生因素文献综述
4.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及其不足之处
1.主要创新
2.不足之处
第一章 概念的不同界定及基本理论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概念与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目标
(三)全球金融治理本身的挑战
二、主体、制度、观念的不同视角
(一)经济民族主义视角
(二)经济自由主义视角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
三、外生因素对制度变化的作用
(一)外生因素产生作用的路径
(二)历史制度主义与路径依赖
(三)在制度变化中的主体与观念互动
小结
第二章 全球金融治理不同主体及其影响
一、全球金融治理不同主体及其互动
(一)国家与非国家主体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作用
(二)全球金融治理多边协商机制中的主体互动
二、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化行为者的分类
(一)全球金融治理标准提倡者
(二)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制定者
(三)全球金融治理标准执行者
三、外生因素对主体路径变化的影响
(一)外生因素与主体变化
(二)多边协商机制与主体互动
小结
第三章 全球金融治理制度的变化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迁及其挑战
(一)全球金融体系及其运作机制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迁
(三)全球金融治理的变化与挑战
二、在多边协商机制中的制度变化
(一)美国主导时代(1944-1975)
(二)七国集团主导时代(1975-2008)
(三)二十国集团主导时代(2008-)
三、外生因素对制度路径变化的影响
(一)外生因素与制度变化
(二)金融危机后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
小结
第四章 观念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及变化
一、观念对制度的功能
(一)观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国际规范的内化
二、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观念路径分析
(一)古典自由主义
(二)凯恩斯主义
(三)内嵌式自由主义
(四)新自由主义
三、金融危机对观念变化的影响
(一)亚洲与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观念变化
(二)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观念扩散及作用
小结
第五章 外生因素作用下全球金融治理的展望
一、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治理的局限性
(一)主体、制度、观念三者合力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局限性
二、今后继续研究的空间:金融科技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一)银行中心金融体系与市场中心金融体系
(二)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三)Fintech发展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小结
结论
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制度主义中历史关节点研究的问题与进展[J]. 高俊龙.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8(02)
[2]美国在G20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现实挑战与战略评估[J]. 徐凡,陈晶. 国际贸易. 2017(06)
[3]什么是历史制度主义[J]. 斯文·斯坦莫,李鹏琳,马得勇.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6(02)
[4]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张发林. 国际政治研究. 2016(04)
[5]后危机时代美国霸权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展望[J]. 胡海峰,倪淑慧. 教学与研究. 2015(02)
[6]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基本流派分析[J]. 张嘉桐. 赤子(上中旬). 2014(19)
[7]试论欧盟的全球治理理念、实践及影响——基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分析[J]. 叶江. 欧洲研究. 2014(03)
[8]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发展的新动向[J]. 姚璐,刘雪莲. 国外理论动态. 2013(08)
[9]美国与新大国协调机制的构建:以七国集团为视角[J]. 王磊,郑先武. 当代亚太. 2012(02)
[10]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J]. 崔志楠,邢悦.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01)
博士论文
[1]国际政治中的实践与结构变迁[D]. 步少华.外交学院 2013
[2]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国际体系转型[D]. 马轶伦.吉林大学 2013
[3]国际规范影响下的国内制度改革[D]. 刘兴华.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西方七国集团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研究[D]. 叶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李庆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136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际政治理论中主体、制度、观念的文献综述
2.新制度主义文献综述
3.历史制度主义的外生因素文献综述
4.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及其不足之处
1.主要创新
2.不足之处
第一章 概念的不同界定及基本理论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概念与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目标
(三)全球金融治理本身的挑战
二、主体、制度、观念的不同视角
(一)经济民族主义视角
(二)经济自由主义视角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
三、外生因素对制度变化的作用
(一)外生因素产生作用的路径
(二)历史制度主义与路径依赖
(三)在制度变化中的主体与观念互动
小结
第二章 全球金融治理不同主体及其影响
一、全球金融治理不同主体及其互动
(一)国家与非国家主体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作用
(二)全球金融治理多边协商机制中的主体互动
二、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化行为者的分类
(一)全球金融治理标准提倡者
(二)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制定者
(三)全球金融治理标准执行者
三、外生因素对主体路径变化的影响
(一)外生因素与主体变化
(二)多边协商机制与主体互动
小结
第三章 全球金融治理制度的变化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迁及其挑战
(一)全球金融体系及其运作机制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迁
(三)全球金融治理的变化与挑战
二、在多边协商机制中的制度变化
(一)美国主导时代(1944-1975)
(二)七国集团主导时代(1975-2008)
(三)二十国集团主导时代(2008-)
三、外生因素对制度路径变化的影响
(一)外生因素与制度变化
(二)金融危机后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
小结
第四章 观念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及变化
一、观念对制度的功能
(一)观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国际规范的内化
二、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观念路径分析
(一)古典自由主义
(二)凯恩斯主义
(三)内嵌式自由主义
(四)新自由主义
三、金融危机对观念变化的影响
(一)亚洲与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观念变化
(二)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观念扩散及作用
小结
第五章 外生因素作用下全球金融治理的展望
一、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治理的局限性
(一)主体、制度、观念三者合力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局限性
二、今后继续研究的空间:金融科技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一)银行中心金融体系与市场中心金融体系
(二)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三)Fintech发展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小结
结论
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制度主义中历史关节点研究的问题与进展[J]. 高俊龙.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8(02)
[2]美国在G20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现实挑战与战略评估[J]. 徐凡,陈晶. 国际贸易. 2017(06)
[3]什么是历史制度主义[J]. 斯文·斯坦莫,李鹏琳,马得勇.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6(02)
[4]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张发林. 国际政治研究. 2016(04)
[5]后危机时代美国霸权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展望[J]. 胡海峰,倪淑慧. 教学与研究. 2015(02)
[6]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基本流派分析[J]. 张嘉桐. 赤子(上中旬). 2014(19)
[7]试论欧盟的全球治理理念、实践及影响——基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分析[J]. 叶江. 欧洲研究. 2014(03)
[8]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发展的新动向[J]. 姚璐,刘雪莲. 国外理论动态. 2013(08)
[9]美国与新大国协调机制的构建:以七国集团为视角[J]. 王磊,郑先武. 当代亚太. 2012(02)
[10]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J]. 崔志楠,邢悦.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01)
博士论文
[1]国际政治中的实践与结构变迁[D]. 步少华.外交学院 2013
[2]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国际体系转型[D]. 马轶伦.吉林大学 2013
[3]国际规范影响下的国内制度改革[D]. 刘兴华.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西方七国集团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研究[D]. 叶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李庆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1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5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