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双重话语角色之间——徐坤小说话语特征论析
发布时间:2021-10-24 12:39
徐坤以年轻学者与女性作家双重角色在当代文坛出场,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借鉴话语角色理论,聚焦于徐坤小说创作的写作姿态,剖析了徐坤的双重角色话语,展示出徐坤小说话语的特征及审美张力。徐坤小说的话语特征在90年代中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前期以学者话语为主,发展期以女性话语为主。学者话语特征主要体现在成语妙用,亦中亦洋的异语修辞,学者化的仿拟,诗词句的引用四个方面。女性话语特征主要体现在诗情品格,女性主义的戏拟,女性视角:观看男人的三种眼光,爱情叙事四个方面。“双重话语角色”使徐坤自由穿行于两套话语之间,两套话语的互融铸造了独特的徐坤。此外,还分析了“脏话”,这种与学者话语、女性话语相悖的话语方式在徐坤小说中存在的意义。力图还原出一个更丰富、更复杂的徐坤。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提要
引论
一 社会角色与话语角色
二 徐坤与徐坤小说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观点
第一章 “徐坤式”的学者话语
一 成语妙用:化用、降用、反用、无标点连用
二 亦中亦洋的异语修辞兼与池莉、杨绛之比较
三 学者化的仿拟
四 诗词句的引用
五 小结
第二章 “徐坤式”的女性话语
一 诗情品格
二 女性主义的戏拟
三 女性视角:观看男人的三种眼光
四 爱情叙事兼与张洁、张欣之比较
五 小结
第三章 两种角色话语的互融
一 历时意义上话语角色的共时互融
二 话语互融的个案分析--《含情脉脉水悠悠》
三 不和谐的话语
四 结论
余论 新的开始:《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附录一 本文主要语料来源
附录二 徐坤小说研究主要论文索引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本文编号:3455300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提要
引论
一 社会角色与话语角色
二 徐坤与徐坤小说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观点
第一章 “徐坤式”的学者话语
一 成语妙用:化用、降用、反用、无标点连用
二 亦中亦洋的异语修辞兼与池莉、杨绛之比较
三 学者化的仿拟
四 诗词句的引用
五 小结
第二章 “徐坤式”的女性话语
一 诗情品格
二 女性主义的戏拟
三 女性视角:观看男人的三种眼光
四 爱情叙事兼与张洁、张欣之比较
五 小结
第三章 两种角色话语的互融
一 历时意义上话语角色的共时互融
二 话语互融的个案分析--《含情脉脉水悠悠》
三 不和谐的话语
四 结论
余论 新的开始:《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附录一 本文主要语料来源
附录二 徐坤小说研究主要论文索引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本文编号:3455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5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