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君子不器”思想
发布时间:2021-11-14 15:17
从古至今有大量学者对孔子的“君子不器”思想进行过研究,古代学者对“不器”的理解多集中在多能和“德”的方面,近现代学者开始以“道”解“不器”,并逐渐从人的价值这个方面理解“君子不器”。本文首先对古今中外关于“君子不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这个基础上从“器”的特点出发,对“君子不器”的内涵进行了多向度阐发。本文概括出了“君子不器”的核心内涵,即包含着有限的“无局限”。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无局限”不是有限的对立面。笔者不是对有限与无限进行了二元对立的理解,而是将有限、有限的对立面和无局限做了三分的理解。沿着这个思路,本文对“不器”进行了三重境界的区分。与三重境界相对应,本文对“君子不器”的修养方法进行了阐发,主要体现在对闻见之知的学、对道与德的追求、对成己成物也即内圣外王目标的实现。“君子不器”不仅是孔子的“君子不器”,在现代仍然有着非常丰富的价值。现代人何以在“器”化中寻求突破,如何在无法完全摆脱的“器”化和作为理想的“不器”之间实现一种和解,“君子不器”可以提供一条思路。这个思路的核心在于,现代的“君子”有平民的一面,可以有“器”的方面,同时不能被“器”所限。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既有研究综述
一、中国古代学者对“君子不器”的理解
二、中国近现代学者对“君子不器”的理解
三、海外汉学家对“君子不器”的理解
第二节 既有研究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价值
第二章 “君子不器”的内涵
第一节 “君子”在《论语》中的含义
第二节 对“君子不器”的多向度解读
一、“君子不器”指向才能博通
二、“君子不器”指向修德与求道
三、“君子不器”指向人的价值与自由
第三节 “君子不器”的核心内涵——一种包含着有限的“无局限”
第三章 “君子不器”的三重境界
第一节 “君子不器”境界三分的依据
第二节 “君子不器”三境界的划分
一、成“器”
二、破“器”
三、“器”与“不器”相互融通
第四章 实现“不器”的修养方法
第一节 闻见之知
第二节 修德致道
第三节 成己成物
第五章 “君子不器”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君子”在当代的内涵变化
第二节 “君子不器”对现代人的指导
一、如何在专业教育中“不器”
二、如何在职业分工中“不器”
三、如何在“器”化生活中“不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杨国荣:从“道”到“事”——中国哲学可以为世界哲学提供资源[J]. 杨国荣,贡华南,郭美华. 船山学刊. 2018(06)
[2]简论“君子不器”及其现实意义[J]. 安鑫. 新西部. 2018(17)
[3]孔子“为己之学”中的主体性原则[J]. 谢远笋. 人文论丛. 2017(02)
[4]浅论“君子不器”及其当代价值[J]. 陈思晗. 北方文学. 2017(21)
[5]“君子不器”的解读——“知识”与“德性”的融通[J]. 彭欣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以道驭器——《论语·公冶长》绎读[J]. 曾维术. 天府新论. 2016(05)
[7]切磋琢磨,乃成君子——从“切磋琢磨”看《论语》中的君子形象[J]. 王思雯. 文教资料. 2016(19)
[8]“君子不器”衍义——泛论儒家人文传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陈多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1)
[9]何为“不器”[J]. 汪强.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5(12)
[10]《论语》“君子不器”涵义探讨[J]. 李宁. 学海. 2015(05)
硕士论文
[1]孔子“君子不器”思想的教化意义研究[D]. 王超群.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孔子的“不器”思想研究[D]. 袁琥.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公共精神、德行与政治意识[D]. 闫晟哲.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孔子“君子不器”说的生存论解读[D]. 崔发展.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4873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既有研究综述
一、中国古代学者对“君子不器”的理解
二、中国近现代学者对“君子不器”的理解
三、海外汉学家对“君子不器”的理解
第二节 既有研究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价值
第二章 “君子不器”的内涵
第一节 “君子”在《论语》中的含义
第二节 对“君子不器”的多向度解读
一、“君子不器”指向才能博通
二、“君子不器”指向修德与求道
三、“君子不器”指向人的价值与自由
第三节 “君子不器”的核心内涵——一种包含着有限的“无局限”
第三章 “君子不器”的三重境界
第一节 “君子不器”境界三分的依据
第二节 “君子不器”三境界的划分
一、成“器”
二、破“器”
三、“器”与“不器”相互融通
第四章 实现“不器”的修养方法
第一节 闻见之知
第二节 修德致道
第三节 成己成物
第五章 “君子不器”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君子”在当代的内涵变化
第二节 “君子不器”对现代人的指导
一、如何在专业教育中“不器”
二、如何在职业分工中“不器”
三、如何在“器”化生活中“不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杨国荣:从“道”到“事”——中国哲学可以为世界哲学提供资源[J]. 杨国荣,贡华南,郭美华. 船山学刊. 2018(06)
[2]简论“君子不器”及其现实意义[J]. 安鑫. 新西部. 2018(17)
[3]孔子“为己之学”中的主体性原则[J]. 谢远笋. 人文论丛. 2017(02)
[4]浅论“君子不器”及其当代价值[J]. 陈思晗. 北方文学. 2017(21)
[5]“君子不器”的解读——“知识”与“德性”的融通[J]. 彭欣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以道驭器——《论语·公冶长》绎读[J]. 曾维术. 天府新论. 2016(05)
[7]切磋琢磨,乃成君子——从“切磋琢磨”看《论语》中的君子形象[J]. 王思雯. 文教资料. 2016(19)
[8]“君子不器”衍义——泛论儒家人文传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陈多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1)
[9]何为“不器”[J]. 汪强.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5(12)
[10]《论语》“君子不器”涵义探讨[J]. 李宁. 学海. 2015(05)
硕士论文
[1]孔子“君子不器”思想的教化意义研究[D]. 王超群.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孔子的“不器”思想研究[D]. 袁琥.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公共精神、德行与政治意识[D]. 闫晟哲.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孔子“君子不器”说的生存论解读[D]. 崔发展.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4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9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