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批判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23:47
拟真作为鲍德里亚学术中的原创性思想,充分体现出资本主义发展到拟真时期的阶段特点,既承接其早期对于物体系的研究,到对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由物及人以探讨人与人、技术、符号关系的分析;同时也开启了对后现代社会拟真、内爆、超真实的仿象话语构建。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通过对鲍德里亚著作的文本分析并结合他所处的历史时代角度共同探究拟真思想产生的渊源和发展脉络,思索拟真思想与传统哲学之间的认识关系并分析拟真在当代社会的具体价值。导论部分是整个文章的背景介绍,首先提出对拟真问题的研究和意义,既是基于拟真时代的出现,引发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生产新形态的批判,也是要唤起学者对拟真思想的深入分析来反思我国的拟真现状;其次交代了国内外学者对鲍德里亚与马克思、后现代理论等关系的研究情况并概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对拟真思想的现实渊源和普遍表现进行了分析。先概述鲍德里亚生平所处的现实环境,即对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情况进行阐述,生产从凝固的机器生产走向以资讯流动为特征的符号生产,并扩散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致使鲍德里亚更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转向符号的哲学思考。再就现实拟真表现而言,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国外学者关于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关于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及不足
2.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溯源
2.1 鲍德里亚的生平与时代特点
2.1.1 鲍德里亚的生平
2.1.2 资本主义第三阶段的生产特点
2.2 鲍德里亚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2.3 拟真问题的普遍表现
2.3.1 符码体系的生产
2.3.2 拟真镜像的围困
2.3.3 大众媒介的操控
3.真实性与拟真问题的不同理论基础
3.1 传统哲学中真实性问题及其困境
3.1.1 真实性问题
3.1.2 真实性困境
3.2 拟真思想的理论基础
3.2.1 仿造图示的产生
3.2.2 工业时代的生产
3.2.3 符码支配的拟真
3.2.4 具体理论基础
3.3 拟真思想对传统哲学的阐释及其方法
3.3.1 消失的真实
3.3.2 控制主体认识
3.3.3 构造超真实
4.拟真思想的社会作用
4.1 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重新认识时代
4.1.1 70 年代消费社会的冲击
4.1.2 80 年代大众媒介的传播
4.1.3 90 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4.2 社会心理的调节
4.2.1 关注人类自身需求
4.2.2 回归生命的意义
4.2.3 关注社会风气
4.3 生产活动的转换
4.3.1 注重生产导向的转变
4.3.2 注重社会关系的转变
4.3.3 注重意指模式的转变
5.拟真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辩
5.1 如何看待鲍德里亚的“重构马克思主义”
5.1.1 从物化到拟像化
5.1.2 从生产方式到意指模式
5.1.3 从生产过程到消费活动
5.2 鲍德里亚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之维
5.2.1 反思劳动概念
5.2.2 解构价值结构
5.2.3 批判历史的“终结”
5.3 走向象征交换的乌托邦
5.3.1 技术决定论
5.3.2 虚无主义
5.3.3 致命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警惕消费主义营造的美好幻象[J]. 刘怀玉. 人民论坛. 2019(35)
[2]走向批判认识论前沿[J]. 张一兵,贝尔纳·斯蒂格勒,孔伟宇,刘冰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3]历史唯物主义与消费社会的现代性批判[J]. 陈雪娇,庞立生. 广西社会科学. 2019(07)
[4]“超真实”的基本表征——解析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症候的“诊断”[J]. 马小茹. 哲学动态. 2019(03)
[5]生存的数字之影:数字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J]. 蓝江. 国外理论动态. 2019(03)
[6]从物化到数字化: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化理论[J]. 蓝江. 社会科学. 2018(11)
[7]符号逻辑批判——鲍德里亚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更新与发展[J]. 王庆丰,蔡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的存在论阐释[J]. 王荣. 天津社会科学. 2018(03)
[9]人工智能“革命”的“近忧”和“远虑”——一种伦理学和存在论的分析[J]. 赵汀阳. 哲学动态. 2018(04)
[10]人的存在与自由——马克思关于人的五个论题[J]. 仰海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本文编号:3539024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国外学者关于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关于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及不足
2.鲍德里亚拟真思想的溯源
2.1 鲍德里亚的生平与时代特点
2.1.1 鲍德里亚的生平
2.1.2 资本主义第三阶段的生产特点
2.2 鲍德里亚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2.3 拟真问题的普遍表现
2.3.1 符码体系的生产
2.3.2 拟真镜像的围困
2.3.3 大众媒介的操控
3.真实性与拟真问题的不同理论基础
3.1 传统哲学中真实性问题及其困境
3.1.1 真实性问题
3.1.2 真实性困境
3.2 拟真思想的理论基础
3.2.1 仿造图示的产生
3.2.2 工业时代的生产
3.2.3 符码支配的拟真
3.2.4 具体理论基础
3.3 拟真思想对传统哲学的阐释及其方法
3.3.1 消失的真实
3.3.2 控制主体认识
3.3.3 构造超真实
4.拟真思想的社会作用
4.1 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重新认识时代
4.1.1 70 年代消费社会的冲击
4.1.2 80 年代大众媒介的传播
4.1.3 90 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4.2 社会心理的调节
4.2.1 关注人类自身需求
4.2.2 回归生命的意义
4.2.3 关注社会风气
4.3 生产活动的转换
4.3.1 注重生产导向的转变
4.3.2 注重社会关系的转变
4.3.3 注重意指模式的转变
5.拟真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辩
5.1 如何看待鲍德里亚的“重构马克思主义”
5.1.1 从物化到拟像化
5.1.2 从生产方式到意指模式
5.1.3 从生产过程到消费活动
5.2 鲍德里亚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之维
5.2.1 反思劳动概念
5.2.2 解构价值结构
5.2.3 批判历史的“终结”
5.3 走向象征交换的乌托邦
5.3.1 技术决定论
5.3.2 虚无主义
5.3.3 致命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警惕消费主义营造的美好幻象[J]. 刘怀玉. 人民论坛. 2019(35)
[2]走向批判认识论前沿[J]. 张一兵,贝尔纳·斯蒂格勒,孔伟宇,刘冰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3]历史唯物主义与消费社会的现代性批判[J]. 陈雪娇,庞立生. 广西社会科学. 2019(07)
[4]“超真实”的基本表征——解析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症候的“诊断”[J]. 马小茹. 哲学动态. 2019(03)
[5]生存的数字之影:数字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J]. 蓝江. 国外理论动态. 2019(03)
[6]从物化到数字化: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化理论[J]. 蓝江. 社会科学. 2018(11)
[7]符号逻辑批判——鲍德里亚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更新与发展[J]. 王庆丰,蔡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的存在论阐释[J]. 王荣. 天津社会科学. 2018(03)
[9]人工智能“革命”的“近忧”和“远虑”——一种伦理学和存在论的分析[J]. 赵汀阳. 哲学动态. 2018(04)
[10]人的存在与自由——马克思关于人的五个论题[J]. 仰海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本文编号:3539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3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