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文化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3:30
本文从个体文化境界、群体文化差异、文化的历史传承和传统文化现代化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文化观进行系统地梳理分析,总结其特点及理论得失,并得出结论:冯友兰的文化观是一种进化主义文化观。冯友兰的文化观产生于西方列强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入侵所引发的文化冲突和碰撞的时代。这种现实促使冯友兰与其同时代的思想家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和思考。从理论来源上说,冯友兰的文化观是西方的哲学方法同中国传统的哲学资源融合贯通的产物。其中,西方文化哲学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杜威的经验论、蒙塔古的新实在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和佛家的神秘主义思维方式以及程朱理学的理事关系对他有直接的影响。冯友兰关于个体文化境界的讨论涉及文化本质、文化生产动力、文化形态与功能等文化哲学问题。他的讨论表明:文化即人化,是人理性地自我创造,是人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总体性的生活方式;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正是这种内在需要促使人去行动以不断完善自我;个体文化程度的差异体现为境界的不同;文化的价值在于通过个体自我提升境界而促进社会整体的改造。冯友兰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经历了文化地域说、文...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冯友兰文化观的来源
第一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现实来源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二、救亡图存引起的文化自觉
第二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理论来源
一、西方哲学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哲学以及近代文化争论的影响
第二章 个体的文化境界
第一节 人文化境界的区分
一、文化是人心灵的创造
二、人生境界是人自我文化的程度
第二节 人文化境界的提升
一、文化境界的哲学自觉
二、超越限制的觉解
三、陶冶情感的艺术
四、生活实践及体验
第三节 哲学对象是人的文化
一、人是文化的存在
二、哲学即人生哲学
第三章 群体的文化差异
第一节 文化地域差异说
一、意欲导致文化的不同
二、自然条件引起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中西文化古今差异说
一、中西方具有相同的意欲
二、近古文化的缺失
第三节 文化类型差异说
一、生产方法造成的文化类型差异
二、文化类型是人的社会生活形式
第四章 历史的文化传承与进步
第一节 文化传承的历史基础
一、人是历史的存在
二、历史在变通中进步
第二节 文化进步的尺度
一、人性的丰富
二、人的解放
第三节 文化进步的基础
一、作为现实条件的势
二、作为历史条件的势
第四节 文化进步的动力
一、意志和欲望
二、生产方法的变革
第五节 文化进步与个体行为
一、顺势而为
二、历史人物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前提
一、从共相看文化
二、殊相文化可以变通
三、不变的道德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开创性尝试
一、传统文化表达的补充
二、传统文化的重塑
三、外国文化的借鉴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方法
一、传统哲学命题的两种意义
二、抽象意义的转换
三、抽象命题的现代转换
第六章 冯友兰文化观评析
第一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特点及影响
一、冯友兰文化观的特点
二、冯友兰文化观的影响
第二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当代价值和局限
一、冯友兰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二、冯友兰文化观的局限
结论
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42824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冯友兰文化观的来源
第一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现实来源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二、救亡图存引起的文化自觉
第二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理论来源
一、西方哲学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哲学以及近代文化争论的影响
第二章 个体的文化境界
第一节 人文化境界的区分
一、文化是人心灵的创造
二、人生境界是人自我文化的程度
第二节 人文化境界的提升
一、文化境界的哲学自觉
二、超越限制的觉解
三、陶冶情感的艺术
四、生活实践及体验
第三节 哲学对象是人的文化
一、人是文化的存在
二、哲学即人生哲学
第三章 群体的文化差异
第一节 文化地域差异说
一、意欲导致文化的不同
二、自然条件引起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中西文化古今差异说
一、中西方具有相同的意欲
二、近古文化的缺失
第三节 文化类型差异说
一、生产方法造成的文化类型差异
二、文化类型是人的社会生活形式
第四章 历史的文化传承与进步
第一节 文化传承的历史基础
一、人是历史的存在
二、历史在变通中进步
第二节 文化进步的尺度
一、人性的丰富
二、人的解放
第三节 文化进步的基础
一、作为现实条件的势
二、作为历史条件的势
第四节 文化进步的动力
一、意志和欲望
二、生产方法的变革
第五节 文化进步与个体行为
一、顺势而为
二、历史人物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前提
一、从共相看文化
二、殊相文化可以变通
三、不变的道德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开创性尝试
一、传统文化表达的补充
二、传统文化的重塑
三、外国文化的借鉴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方法
一、传统哲学命题的两种意义
二、抽象意义的转换
三、抽象命题的现代转换
第六章 冯友兰文化观评析
第一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特点及影响
一、冯友兰文化观的特点
二、冯友兰文化观的影响
第二节 冯友兰文化观的当代价值和局限
一、冯友兰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二、冯友兰文化观的局限
结论
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42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4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