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6 17:37
话语权是表现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控制着整个社会舆论风向,而话语权争夺就是意识形态争斗的具体表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意识形态领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然而在西方话语思潮大举涌入和泛滥下,我们的思想教育话语在一定程度也受到了冲击。宣传社会主流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坚持正确科学的政治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教科书、融入课堂、融入思想。因而,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对话语权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及其遇到困境的原因进行研究,着力于探讨强化话语权效果的新路径,本论文主要有五部分,分为绪论和四个章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第一部分:绪论,对相关背景进行阐述。主要内容是关于本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为本文的论述提供了研究背景和理论参考。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相关概念。首先,对话语...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研究法
1.3.3 总结经验法
1.3.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相关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说
2.1.1 话语及话语权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理论基础
2.2.1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思想
2.2.2 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话语权思想
2.2.3 习近平话语权体系的重要论述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功能
3.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个体性功能
3.1.1 个体生存功能
3.1.2 个体发展功能
3.1.3 个体享用功能
3.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社会性功能
3.2.1 经济功能
3.2.2 政治功能
3.2.3 文化功能
3.2.4 生态功能
第4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及原因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机遇
4.1.1 话语文本向度:话语方式的创新,内容的与时俱进
4.1.2 话语时空向度:实践时间的弹性,空间的开疆拓土
4.1.3 话语载体向度:载体的丰富多彩,信息传播的快捷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4.2.1 多元文化的交流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力
4.2.2 教育观的单向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凝聚力
4.2.3 话语的传播低效减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说服力
4.2.4 智能的学习工具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调控力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困境的原因
4.3.1 全球化话语差异的劣处
4.3.2 教育者自身能力的不足
4.3.3 话语转换的滞后性
4.3.4 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第5章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果的路径
5.1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论基础
5.1.1 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5.1.2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
5.1.3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向标
5.2 构建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
5.2.1 变革教育观念,建立“双主体”理念
5.2.2 丰富话语内容,构建多维度话语
5.2.3 转换话语方式,构造现实生活话语
5.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本载体
5.3.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文化载体
5.3.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活动载体
5.3.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传播载体
5.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话语素质
5.4.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话语艺术的能力
5.4.2 促使受教育者主动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5.4.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交互式对话技能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648434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研究法
1.3.3 总结经验法
1.3.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相关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说
2.1.1 话语及话语权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理论基础
2.2.1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思想
2.2.2 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话语权思想
2.2.3 习近平话语权体系的重要论述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功能
3.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个体性功能
3.1.1 个体生存功能
3.1.2 个体发展功能
3.1.3 个体享用功能
3.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社会性功能
3.2.1 经济功能
3.2.2 政治功能
3.2.3 文化功能
3.2.4 生态功能
第4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及原因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机遇
4.1.1 话语文本向度:话语方式的创新,内容的与时俱进
4.1.2 话语时空向度:实践时间的弹性,空间的开疆拓土
4.1.3 话语载体向度:载体的丰富多彩,信息传播的快捷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4.2.1 多元文化的交流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力
4.2.2 教育观的单向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凝聚力
4.2.3 话语的传播低效减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说服力
4.2.4 智能的学习工具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调控力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困境的原因
4.3.1 全球化话语差异的劣处
4.3.2 教育者自身能力的不足
4.3.3 话语转换的滞后性
4.3.4 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第5章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果的路径
5.1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论基础
5.1.1 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5.1.2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
5.1.3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向标
5.2 构建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
5.2.1 变革教育观念,建立“双主体”理念
5.2.2 丰富话语内容,构建多维度话语
5.2.3 转换话语方式,构造现实生活话语
5.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本载体
5.3.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文化载体
5.3.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活动载体
5.3.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传播载体
5.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话语素质
5.4.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话语艺术的能力
5.4.2 促使受教育者主动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5.4.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交互式对话技能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648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4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