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文艺社会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8 19:40
传统文艺社会学理论往往以“直线式”的思维模式将文艺活动同某一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来阐释文艺活动的发生问题。其忽略了文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联性。而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则从“文学场”的概念出发,厘清了“文艺—社会”之间的动态结构发展与变化。“文学场”是一个客观上拥有自身运作逻辑与法则,并以生产具有符号象征价值意义的文艺作品为目标的社会小型空间。以“为艺术而艺术”为宗旨观念,“文学场”呼吁从事文艺活动的全体行动者以自律性来确立自身的符号权力。它抵制外部社会背景中经济、政治力量对其的直接干涉。因此,从“文学场”的概念来研究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思想,意味着要对以下问题做出清晰的解答——1.从文艺生产的角度而言,“文学场”的内部结构中“文学生产”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合法的”文艺观念是如何被“作者”创造出来并被场域内的众人所共同认可的。2.从文艺接受的角度而言,“合法的”文艺观念是如何要求在社会中的“读者”以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进行“阅读”的、这种文艺接受的内部原则与条件又是如何在社会空间中将不同读者的身份区分开的。3.从文艺的社会功能角度而言,处于“文化生产场域”空间中的文学艺术作为一种价值意义的生产...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性
第一章 布尔迪厄文艺社会学的形成基础及理论核心
第一节 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缘起
一、布尔迪厄的学术生涯
二、布尔迪尔思想的学理渊源
三、“习性”“场域”和“资本”
第二节 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文艺实践
一、布尔迪厄的整体性社会实践理论
二、文艺活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位置
三、布尔迪厄文艺研究活动概述
第三节 “文学场”: 布尔迪厄文艺社会学的核心
一、“文学场”的结构特征
二、“文学场”对内、外部研究方法的超越
三、以现代法国文学场的诞生为例
第二章 “幻象”: 文艺生产的游戏法则
第一节 文学场中的文艺生产
一、从文艺创作到文艺生产
二、布尔迪厄关于文艺生产的观点
三、“幻象”——关于文学信念的生产
第二节 “文学场”中合法文学观的生产
一、“幻象”与合法文学观
二、作为集体信仰的合法文学观
三、合法文学观的再生产与颠覆
第三节 文艺生产的动态变化结构
一、共时性中的文艺生产结构
二、历时性下的合法文学观的演变
三、以马奈、杜尚为例的文艺生产演变
第三章 “纯粹目光”: 文艺接受的社会维度
第一节 社会空间中的文艺接受
一、从文艺鉴赏到文艺接受
二、布尔迪厄关于文艺接受的看法
三、文学场的独立与“纯粹目光”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 “纯粹目光”的话语身份述行
一、“审美判断”的成立前提
二、纯粹美学的述行语结构
三、“纯粹目光”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审美趣味与社会区分
一、“纯粹目光”“审美共同感”与审美趣味
二、审美区分的当代社会效应
三、以法国社会趣味区分为例的文艺接受
第四章 “文化资本”: 文艺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活动
一、文艺社会学史中文艺的社会功能
二、“文化转向”下的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
三、“文学场”的社会中介作用
第二节 “文学场”中的“文化资本”
一、“资本”与“文化资本”
二、“文化资本”在“文学场”中的存在形态
三、文学制度下的文学现代性
第三节 “文化资本”的功能
一、教育系统中“文化资本”的再生产
二、“文化资本”的符号暴力功能
三、以知识分子为例的“文化资本”再生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美即政治——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J]. 李三达.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2)
[2]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重建的文学场路径[J]. 安博. 云南社会科学. 2018(02)
[3]论布尔迪厄关于“象征性实践”的概念[J]. 高宣扬. 哲学研究. 2016(03)
[4]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述略[J]. 刘晖.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3)
[5]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理论诉求——布迪厄“艺术场”理论探析[J]. 李占伟. 当代文坛. 2014(04)
[6]“究竟是谁能够体现时代?”——论许京的文学趣味社会学及其影响[J]. 方维规. 文艺研究. 2013(05)
[7]布迪厄“文学社会学”的自我限度——兼谈“文学社会学”的学科特性[J]. 尹传兰,刘锋杰. 学术月刊. 2013(02)
[8]析布尔迪厄的艺术理论[J]. 陆扬.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9]权力与时尚再生产 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再考察[J]. 朱伟珏. 社会. 2012(01)
[10]阶级身份述行: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言语行为视角[J]. 王建香,王洁群.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习性:布尔迪厄实践理论路标[D]. 李楠.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2]场域—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与解码[D]. 孙琳.苏州大学 2012
[3]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 李占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 陈治国.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D]. 宫留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自主性·斗争性·科学性[D]. 王一.河北师范大学 2013
[2]论布尔迪厄“文学场”[D]. 刘薇.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布尔迪厄文学游戏理论初探[D]. 范长江.河北大学 2011
[4]皮埃尔·布迪厄及其《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研究[D]. 张倩.西北师范大学 2010
[5]解读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D]. 刘小兵.南昌大学 2007
[6]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 姜春.广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9402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性
第一章 布尔迪厄文艺社会学的形成基础及理论核心
第一节 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缘起
一、布尔迪厄的学术生涯
二、布尔迪尔思想的学理渊源
三、“习性”“场域”和“资本”
第二节 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文艺实践
一、布尔迪厄的整体性社会实践理论
二、文艺活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位置
三、布尔迪厄文艺研究活动概述
第三节 “文学场”: 布尔迪厄文艺社会学的核心
一、“文学场”的结构特征
二、“文学场”对内、外部研究方法的超越
三、以现代法国文学场的诞生为例
第二章 “幻象”: 文艺生产的游戏法则
第一节 文学场中的文艺生产
一、从文艺创作到文艺生产
二、布尔迪厄关于文艺生产的观点
三、“幻象”——关于文学信念的生产
第二节 “文学场”中合法文学观的生产
一、“幻象”与合法文学观
二、作为集体信仰的合法文学观
三、合法文学观的再生产与颠覆
第三节 文艺生产的动态变化结构
一、共时性中的文艺生产结构
二、历时性下的合法文学观的演变
三、以马奈、杜尚为例的文艺生产演变
第三章 “纯粹目光”: 文艺接受的社会维度
第一节 社会空间中的文艺接受
一、从文艺鉴赏到文艺接受
二、布尔迪厄关于文艺接受的看法
三、文学场的独立与“纯粹目光”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 “纯粹目光”的话语身份述行
一、“审美判断”的成立前提
二、纯粹美学的述行语结构
三、“纯粹目光”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审美趣味与社会区分
一、“纯粹目光”“审美共同感”与审美趣味
二、审美区分的当代社会效应
三、以法国社会趣味区分为例的文艺接受
第四章 “文化资本”: 文艺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活动
一、文艺社会学史中文艺的社会功能
二、“文化转向”下的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
三、“文学场”的社会中介作用
第二节 “文学场”中的“文化资本”
一、“资本”与“文化资本”
二、“文化资本”在“文学场”中的存在形态
三、文学制度下的文学现代性
第三节 “文化资本”的功能
一、教育系统中“文化资本”的再生产
二、“文化资本”的符号暴力功能
三、以知识分子为例的“文化资本”再生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美即政治——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J]. 李三达.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2)
[2]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重建的文学场路径[J]. 安博. 云南社会科学. 2018(02)
[3]论布尔迪厄关于“象征性实践”的概念[J]. 高宣扬. 哲学研究. 2016(03)
[4]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述略[J]. 刘晖.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3)
[5]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理论诉求——布迪厄“艺术场”理论探析[J]. 李占伟. 当代文坛. 2014(04)
[6]“究竟是谁能够体现时代?”——论许京的文学趣味社会学及其影响[J]. 方维规. 文艺研究. 2013(05)
[7]布迪厄“文学社会学”的自我限度——兼谈“文学社会学”的学科特性[J]. 尹传兰,刘锋杰. 学术月刊. 2013(02)
[8]析布尔迪厄的艺术理论[J]. 陆扬.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9]权力与时尚再生产 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再考察[J]. 朱伟珏. 社会. 2012(01)
[10]阶级身份述行: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言语行为视角[J]. 王建香,王洁群.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习性:布尔迪厄实践理论路标[D]. 李楠.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2]场域—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与解码[D]. 孙琳.苏州大学 2012
[3]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 李占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 陈治国.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D]. 宫留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自主性·斗争性·科学性[D]. 王一.河北师范大学 2013
[2]论布尔迪厄“文学场”[D]. 刘薇.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布尔迪厄文学游戏理论初探[D]. 范长江.河北大学 2011
[4]皮埃尔·布迪厄及其《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研究[D]. 张倩.西北师范大学 2010
[5]解读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D]. 刘小兵.南昌大学 2007
[6]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 姜春.广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9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4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