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河北籍医家及其针灸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02 16:21
金元时期是针灸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河北籍医家及其针灸思想源远流长,在继承前人思想及《内经》等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在临床治疗上,不断完善特定穴取穴理论,开创脾胃学说,提出"热证用灸",采取针灸药专长兼施并用,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不断完善丰富针灸治神得气基本理论和补泻手法。金元时期河北籍医家针灸流派的学说、临床应用、贡献和学术影响,对后世整个针灸学术界的发展演变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深入研究金元时期河北针灸流派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经验,可促进当代针灸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针刺的选穴取穴方法和理论
1.1 注重辨证论治在针灸中的应用
1.2 重视五腧穴及八脉交会穴
1.3 强调俞募配穴法
2 脾胃学说
2.1 提出“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思想
2.2 注重运用“灸法温补脾胃”
3 刺络放血
3.1 善用特定穴放血
3.2 提出“泻其血络”说
3.3 发展了“血实者宜决之”理论
4 灸法
4.1 重视灸法运用
4.2 提出“灸引其热”说
5 针灸药并行
5.1 灸药并用
5.2 针药并用
5.3 针灸药并用
6 治神得气理论及补泻手法的运用
6.1 强调用针治病,重视“治神”,阐释“得气”
6.2 强调并归纳补泻手法
7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窦汉卿与《标幽赋》要文刍议[J]. 陈霈璇,莫炜维. 环球中医药. 2019(07)
[2]罗天益对东垣脾胃内伤理论的创新与临证应用[J]. 孙钰,王雨,张钰欣,张保春. 陕西中医. 2019(06)
[3]李东垣《脾胃论》“阴火”理论探讨[J]. 白建英,张秀芬,杨贵真,徐昭娟,王喜梅,李会敏,李付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0)
[4]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J]. 郭太品,刘自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8)
[5]李东垣对刺络放血法的贡献[J]. 王聪,于冰,张永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6]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J]. 谭高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1)
[7]议罗天益论治脾胃之特点[J]. 李文华,江涛,刘桂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1(09)
[8]宋金元时期轻灸重针转折因素浅析[J]. 叶险峰,李成文,张会芳. 中国针灸. 2009(09)
[9]罗天益灸药并用治验[J]. 张弘,秦玉龙. 江西中医药. 2009(05)
[10]从《卫生宝鉴》一书探讨罗天益的针药并用思想[J]. 殷振瑾,郭长青.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04)
本文编号:365468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针刺的选穴取穴方法和理论
1.1 注重辨证论治在针灸中的应用
1.2 重视五腧穴及八脉交会穴
1.3 强调俞募配穴法
2 脾胃学说
2.1 提出“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思想
2.2 注重运用“灸法温补脾胃”
3 刺络放血
3.1 善用特定穴放血
3.2 提出“泻其血络”说
3.3 发展了“血实者宜决之”理论
4 灸法
4.1 重视灸法运用
4.2 提出“灸引其热”说
5 针灸药并行
5.1 灸药并用
5.2 针药并用
5.3 针灸药并用
6 治神得气理论及补泻手法的运用
6.1 强调用针治病,重视“治神”,阐释“得气”
6.2 强调并归纳补泻手法
7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窦汉卿与《标幽赋》要文刍议[J]. 陈霈璇,莫炜维. 环球中医药. 2019(07)
[2]罗天益对东垣脾胃内伤理论的创新与临证应用[J]. 孙钰,王雨,张钰欣,张保春. 陕西中医. 2019(06)
[3]李东垣《脾胃论》“阴火”理论探讨[J]. 白建英,张秀芬,杨贵真,徐昭娟,王喜梅,李会敏,李付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0)
[4]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J]. 郭太品,刘自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8)
[5]李东垣对刺络放血法的贡献[J]. 王聪,于冰,张永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6]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J]. 谭高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1)
[7]议罗天益论治脾胃之特点[J]. 李文华,江涛,刘桂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1(09)
[8]宋金元时期轻灸重针转折因素浅析[J]. 叶险峰,李成文,张会芳. 中国针灸. 2009(09)
[9]罗天益灸药并用治验[J]. 张弘,秦玉龙. 江西中医药. 2009(05)
[10]从《卫生宝鉴》一书探讨罗天益的针药并用思想[J]. 殷振瑾,郭长青.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04)
本文编号:3654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5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