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敬法律思想和法律工作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03:13
何思敬曾经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一流的法学家”。但查阅知网等学术网站,却发现学术界迄今没有一篇研究何思敬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工作实践的论文。本文以何思敬的生平、法律工作实践、著述为基础,通过时代、社会背景的分析、文本解读和思想内容的阐释,研究何思敬法律思想的特点、贡献和他的法律工作实践的贡献,总结他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工作实践的作出贡献、原因和不足之处,从而得出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弥补中国马克主义法学史上的空白,丰富中国马克主义法学的历史。本文由引言、正文(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和结束语构成。引言介绍了选题依据、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等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了何思敬的生平、法律工作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原因以及他的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何思敬的生平和法律工作实践是研究他的法律思想的基础,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他的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内容和特点以及贡献。同时,可以知道他选择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原因。何思敬的生平和法律工作实践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童年时期(1896-1911);留学日本时期(1911-1927);任教中山大学时期(1927-1938);延安工作时期(19...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四)文献综述
一、何思敬生平和法律工作实践考述及其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何思敬生平与法律工作实践考述
1.童年时期(1896-1911)
2.留学日本时期(1911-1927)
3.任教中山大学时期(1927-1938)
4.延安工作时期(1938-1949)
5.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1968)
(二)何思敬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原因
1.同情劳苦大众
2.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热忱
3.憎恨政府和社会腐败
(三)何思敬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
1.孕育阶段(1916-1930)
2.形成阶段(1930-1946)
3.发展阶段(1946-1968)
二、何思敬法律思想的内容
(一)宪法学思想
1.宪法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法
2.宪法记载的是人民所创造的历史
3.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规定人民的权利
4.抗日救亡统一阵线是中国民主共和制的绝好机构
5.抗战胜利后中国不应实行总统制,而应要实行议会内阁制
6.出版法应是民间出版事业的自由保障书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新时代的开始
(二)法理学思想
1.权利根源于经济关系
2.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3.权利的实现应当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三)法学教育思想
1.法律是行动,学习法律要勇于实践
2.要注重学习包括法学在内的理论原著
3.新中国需要重视培育法学人才
三、何思敬法律思想的特点
(一)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学
1.揭示马克主义法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揭示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以人民为本位
3.坚持马克主义法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二)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统治和资产阶级法学的不合理性
1.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消极抗日行为的批判
2.揭露蒋介石政府违背了孙中山的主权在民思想的行为
3.对资产阶级旧法学思想的批判
(三)试图将中国的法制由革命类型向建设类型转变
1.何思敬法律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法学的一部分
2.试图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由革命类型向建设类型转变
四、何思敬法律思想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价值
(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建设
(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传播
(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建设
(五)促进了新中国宪法建设
(六)介绍、宣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七)促进了法学学科建设和法学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769328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四)文献综述
一、何思敬生平和法律工作实践考述及其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何思敬生平与法律工作实践考述
1.童年时期(1896-1911)
2.留学日本时期(1911-1927)
3.任教中山大学时期(1927-1938)
4.延安工作时期(1938-1949)
5.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1968)
(二)何思敬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原因
1.同情劳苦大众
2.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热忱
3.憎恨政府和社会腐败
(三)何思敬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
1.孕育阶段(1916-1930)
2.形成阶段(1930-1946)
3.发展阶段(1946-1968)
二、何思敬法律思想的内容
(一)宪法学思想
1.宪法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法
2.宪法记载的是人民所创造的历史
3.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规定人民的权利
4.抗日救亡统一阵线是中国民主共和制的绝好机构
5.抗战胜利后中国不应实行总统制,而应要实行议会内阁制
6.出版法应是民间出版事业的自由保障书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新时代的开始
(二)法理学思想
1.权利根源于经济关系
2.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3.权利的实现应当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三)法学教育思想
1.法律是行动,学习法律要勇于实践
2.要注重学习包括法学在内的理论原著
3.新中国需要重视培育法学人才
三、何思敬法律思想的特点
(一)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学
1.揭示马克主义法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揭示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以人民为本位
3.坚持马克主义法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二)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统治和资产阶级法学的不合理性
1.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消极抗日行为的批判
2.揭露蒋介石政府违背了孙中山的主权在民思想的行为
3.对资产阶级旧法学思想的批判
(三)试图将中国的法制由革命类型向建设类型转变
1.何思敬法律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法学的一部分
2.试图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由革命类型向建设类型转变
四、何思敬法律思想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价值
(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建设
(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传播
(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建设
(五)促进了新中国宪法建设
(六)介绍、宣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七)促进了法学学科建设和法学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76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6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