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论马克思的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0 22:57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哲学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历来存在着根本分歧,且都做出了错误的理解。唯心主义认为客体依赖于主体而存在,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完全颠倒了主体和客体的真实关系。旧唯物主义承认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但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因而在两者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片面化倾向。只有到了马克思那里这一问题才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关于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贯穿和渗透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四重关系及社会历史之中。其一,在实践关系中;实践进行的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在实践活动中是对立的两极,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规定性和作用。其二,在认识关系中;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主体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具有主动性,客体是被认识的对象,具有受动性。其三,在价值关系中;人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物是表现价值的客体。其四,在审美关系中,美是关系范畴,它体现的是主体...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形成过程
    第一节 对传统哲学主客体关系思想的合理扬弃与超越
        一、批判唯心主义
        二、批判旧唯物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博士论文》时期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
第二章 马克思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
        一、主体与客体的含义
        二、主体与主体性、客体与客体性
    第二节 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
        一、主体与客体对立
        二、主体与客体统一
    第三节 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集中体现
        一、在实践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二、在认识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三、在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四、在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第四节 主体与客体在社会历史中的对立统一
        一、马克思之前的历史主客体观
        二、马克思的历史主客体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一节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启示
        一、正确发挥人的主体价值
        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节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启示
        一、唤醒全人类的类主体意识
        二、在主客体统一中提升人民的主体性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8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88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