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1 00:25
法国著名女权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也是妇女解放的开拓者之一。她一生中撰写了大量中长篇小说、理论作品、旅行笔记、回忆录和戏剧等,其紧凑的创作周期和种类繁多的作品,也显示出其思想的多样化。本文以波伏娃的女性他者思想为研究对象,尝试将这一思想置于西方哲学和传统西方女权主义的背景下,分析其存在主义理论、生态学理念以及女权主义批评,并进一步归纳和总结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理论内涵,推进女性他者思想的理论建构。波伏娃的女性他者思想深受黑格尔和萨特思想的影响。借助于主奴辩证法和存在论思想下的他者概念的分析和阐述,波伏娃引出了自己对女性他者的见解。其次波伏娃从思维结构的层面讨论了“女性是他者”的理论内涵,分别从“判定”“对举”“认同”“迭代”四种语境中阐释了女性成为他者的现象,以及女性如何一步步沦为他者的过程;同时讨论了女性他者的一系列特征并揭示了其根源。波伏娃“女性是他者”的论点,显示出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最后,波伏娃也指出了女性摆脱他者地位并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途径。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在,为解决中国妇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现状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第1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学理渊源
1.1 主奴辩证法导引下的他者问题
1.2 存在论延展下的他者问题
1.3 波伏娃的女性他者问题
第2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理论内涵
2.1 判定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1.1 女性即他者
2.1.2 女性他者与自然
2.2 对举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2.1 主体取向的向内与向外
2.2.2 社会功能的同化与异化
2.2.3 绝对性他者
2.3 认同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3.1 童年期未标记式的他者
2.3.2 少女期反抗式的他者
2.3.3 婚姻期彻底式的他者
2.4 迭代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4.1 生理性别的困扰
2.4.2 社会性别的困扰
2.4.3 父权制的压迫
2.4.4 经济和阶级的双重压迫
第3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困境的现实出路
3.1 解构男女二元对立
3.2 更新女性思维方式
3.3 建构女性主体
第4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研究的当代启示
4.1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理论
4.2 提供解决我国女性问题的理论思路
4.3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限度
4.3.1 绝对性他者造成的母性缺失和中性化身份尴尬
4.3.2 削弱女性自然的生存价值
4.3.3 淡化女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5463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现状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第1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学理渊源
1.1 主奴辩证法导引下的他者问题
1.2 存在论延展下的他者问题
1.3 波伏娃的女性他者问题
第2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理论内涵
2.1 判定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1.1 女性即他者
2.1.2 女性他者与自然
2.2 对举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2.1 主体取向的向内与向外
2.2.2 社会功能的同化与异化
2.2.3 绝对性他者
2.3 认同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3.1 童年期未标记式的他者
2.3.2 少女期反抗式的他者
2.3.3 婚姻期彻底式的他者
2.4 迭代语境下的女性他者
2.4.1 生理性别的困扰
2.4.2 社会性别的困扰
2.4.3 父权制的压迫
2.4.4 经济和阶级的双重压迫
第3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困境的现实出路
3.1 解构男女二元对立
3.2 更新女性思维方式
3.3 建构女性主体
第4章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研究的当代启示
4.1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理论
4.2 提供解决我国女性问题的理论思路
4.3 波伏娃女性他者思想的限度
4.3.1 绝对性他者造成的母性缺失和中性化身份尴尬
4.3.2 削弱女性自然的生存价值
4.3.3 淡化女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5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9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