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伞头秧歌及其保护与永续利用
发布时间:2017-10-15 03:06
本文关键词:临县伞头秧歌及其保护与永续利用
更多相关文章: “伞头阳歌” 伞头秧歌 文化产业化 文化体制改革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三大要素中,文化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益凸显。“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已成为共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举国上下的重视,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乃至永续利用的具体方法和举措还没有形成体系,而本文旨在以临县伞头阳歌作为个案,研究其发生、发展乃至保护利用的办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发展献计献策。 作为反映晋西临县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伞头秧歌,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临县人民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临县人民世代相传,延续下来的穿越历史与时空的记忆和情感追求。虽然临县伞头秧歌在文化领域里属于非物质的底层文化,但其艺术的独特性使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林大放异彩。加之近年来,临县伞头秧歌大有复兴趋势,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因此,对伞头秧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不言自明。 本文抱着实证的态度,在历时两年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用口头程式理论和表演理论的独特视角观察、研究,得出伞头秧歌的价值所在是其演唱的“阳歌”,而不是扭的秧歌。“阳歌”以其“就地取材、即兴创作、现炒现卖,文学性强”深受百姓喜爱,是华夏民间文艺的典范。其后又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阳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观照,探讨了对“阳歌”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对“阳歌”进一步规范化发展走向市场、走向全国建言献策:“以发展求保护,以发展求利用”。
【关键词】:“伞头阳歌” 伞头秧歌 文化产业化 文化体制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722.211
【目录】:
- 英文目录(CONTENTS)5-8
- 摘要8-9
- 英文摘要(ABSTRACT)9-10
- 绪论10-14
- 一、写作目的、研究理论、方法11-13
- 二、资料来源13-14
- 第一章 伞头阳歌的缘起、内容分类及艺术特点14-36
- 1.1 伞头秧歌溯源14-19
- 1.1.1 历史渊源—源于古代祭祀活动14-17
- 1.1.2 临县伞头秧歌中的秧歌和阳歌17-19
- 1.2 伞头歌的流行地域19
- 1.3 伞头秧歌中的“伞头”19-20
- 1.4 伞头阳歌的分类20-28
- 1.4.1 祭祀拜谒类20-21
- 1.4.2 街头表演类 包括指挥秧歌、排街秧歌、道喜秧歌21
- 1.4.3 迎接欢送类21-22
- 1.4.4 舞台表演类22-26
- 1.4.5 红白寿诞类26
- 1.4.6 日常生活类26-28
- 1.5 从口头程式理论和表演理论看伞头秧歌的特色28-36
- 1.5.1 理论简介28-29
- 1.5.2 伞头阳歌的特点29-36
- 第二章 伞头阳歌的现状及其近年来的创新36-54
- 2.1 “当代伞头阳歌”的出现和成长36-37
- 2.2 进入市场的当代伞头阳歌37-39
- 2.3 当代伞头阳歌的几个特点39-54
- 2.3.1 流行地域扩大,,演出场合增多39-40
- 2.3.2 伞头队伍不断壮大,职业化程度提高40-44
- 2.3.3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伞头的收入逐年攀升44-47
- 2.3.4 “秧歌”曲调的变化以及“对唱阳歌”的进一步发展47-49
- 2.3.5 阳歌影响下的祭文49-54
- 第三章 伞头阳歌的产业化发展54-60
- 3.1 伞头阳歌产业化发展中政府的职能54-56
- 3.2 伞头阳歌产业化发展中伞头的职能56-57
- 3.3 阳歌产业与临县旅游业的结合及阳歌产业对临县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57-58
- 3.4 阳歌的产业化是阳歌文化的进步58-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一:伞头秧歌“名伞头”调查表64-71
- 附录二:相关照片71-73
- 后记73-74
- 发表论文情况:74-75
- 承诺书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友;在“传统”与“现代”审美之间——浅谈胶州秧歌的发展走向[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邢向东;神木方言的代词[J];方言;2001年04期
3 王亮;晋东南明清迎神赛社祭仪及其音乐戏剧[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高兴;山西秧歌的民俗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5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戴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034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3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