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审美人类学视域中的民族舞蹈开发——以秧歌与秧歌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6 00:02

  本文关键词:审美人类学视域中的民族舞蹈开发——以秧歌与秧歌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人类学 民族民间舞蹈开发 秧歌与秧歌节 城市文化 民歌节 沈阳市 黑衣壮 乡村文化 舞台 城乡文化整合


【摘要】:本文以秧歌与秧歌节为案例,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探讨了城乡文化关系问题。在沈阳秧歌节中,因"市管县"的体制,致使秧歌节举办地"错位",秧歌节成为了不被市民认可的文化名片。而在沈阳下属县市及沈阳经济区内却有着丰富的秧歌资源,在这些乡镇大舞台上,秧歌艺术却表现出质朴之美。如同南宁民歌节晚会《大地飞歌》小舞台上的"黑衣壮"一样,自然大舞台中的秧歌也会成为民族民间舞蹈开发的"圣境"。
【作者单位】: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 民族民间舞蹈开发 秧歌与秧歌节 城市文化 民歌节 沈阳市 黑衣壮 乡村文化 舞台 城乡文化整合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从1991年起,沈阳市政府与文化部、中国舞蹈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被誉为“中国秧歌史上的壮举”的沈阳国际民间舞蹈(秧歌)节,然而举办几届后,秧歌的火爆、热烈的地域文化风格却被市民认为“丑化”了沈阳这座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大都市形象,秧歌节成为了不被市民认可的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祝影;城市化的人类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2 张军涛,梁志勇;辽宁城乡互动机制与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3 范秀娟;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士林;;江南城市与诗性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2 李新市;;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3 曹茶香;;“柳词”与北宋南北都市风情[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向丽;;走向跨学科的美学研究——近年来审美人类学研究综述[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5 李红艳;;关于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升科;;权贵化取向:对农电视节目萎缩的心理症结[J];现代传播;2006年01期

7 李新市;王江澜;;关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杨圣敏;;近年来国内民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木西;崔万田;;关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章妮;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像[D];山东大学;2006年

4 涂敏华;历代都邑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河清;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翠欣;芦潮港地区城市化的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静;环洱海滨湖坝区乡村景观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春花;江苏省县域城乡空间组织及其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伍锦昌;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凌学东;边缘活力与自恋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钟明杰;黑衣壮审美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尹庆红;黑衣壮山歌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春梅;如何拓展对农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D];河北大学;2006年

9 魏文欢;罗杰斯发展传播学观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借鉴意义[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冷奕明;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燕菁;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规划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2 甄峰;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6期

3 甄峰,宁登,张敏;城乡现代化与城乡文化──对城市与乡村文化发展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4 格明福;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姚士谋,王成新,解晓南;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J];科技导报;2004年07期

6 王杰,覃德清,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7 徐琴;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绩效与成本[J];学海;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志民;审美心理学的崛起势在必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刘成纪;拯救与梦想——关于《水浒传》的审美人类学沉思[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3 何林君;环境学与人类学的审美结合简评汤龙发教授的《审美人类学》[J];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04期

4 陈敏;美育理论的新拓展——简评《审美人类学》[J];理论与创作;1996年05期

5 覃德清;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J];民族艺术;1999年03期

6 ;卷首语[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7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8 韦玉玲,张丽芬,张艳艳;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0年06期

9 韦苏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00年06期

10 韦映,苏东晓,陈雪军;追寻诗意的栖居——“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丽芳;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向丽;审美制度——审美人类学的存在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凌学东;边缘活力与自恋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尹庆红;黑衣壮山歌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萍;黑衣壮族群祭祖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荔斌;现代视野中黑衣壮文化的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3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