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蹈编创技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民间舞蹈编创技法的研究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时,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就变得显而易见了。这时,舞蹈就是最好的宣泄方式了。舞蹈的编创技法是编导们通过对一些编导手法了解并掌握的情况下进行舞蹈创作的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一些国内外编创大师们大胆探索、尝试,总结出了许多编导技法的实用教材和理论书籍供我们参考,为舞蹈创作之路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不管是他们的光盘资料还是书刊杂志,创作技法始终贯穿在编创过程里,而这一做法也是我们长期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从开始的选材、构思、定形象,到利用时、空、力编创舞句,扩展到舞段,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同时结合道具、音乐,其它舞蹈元素中的技法,从始至终协助编导来完成作品。本文以分析编创技法在山西民间舞这一环境下为切入点,研究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各个方面,举例分析作品,结合自己的个人想法,研究对创作过程中的新建树,希望可以给创作理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第一章:笔者从山西民间舞现状入手,列举出山西的优秀舞蹈作品,从中谈到现存的现象与问题,进一步阐明编创技法的作用。第二章:本章提出在编创一个舞蹈过程中需要的必经之路,为完成一个优秀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论述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来配合“时、空、力”三大要素进行编创。第三章:笔者将现代舞与即兴舞融入在山西舞蹈中,实行“拿来主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学以致用,是本论文的创新点。第四章:本章将结合个人观点来谈山西民间舞蹈今后的创作走向问题。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编创技法 现代舞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2.21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3
- 第一章 山西民间舞蹈创作现状与问题13-15
- 1.1 普遍出现“浮躁病”13
- 1.2 “伪民间舞”出现13-14
- 1.3 对编舞技法的过度依赖14
- 1.4 创作观念陈旧14-15
- 第二章 山西民间舞蹈编舞必经之路15-31
- 2.1 舞蹈动律15-16
- 2.2 艺术特征16-18
- 2.3 舞蹈动机18-20
- 2.4 舞句、舞段20-22
- 2.5 舞蹈结构22-25
- 2.6 音乐编舞25-28
- 2.7 舞蹈道具28-31
- 第三章 现代舞与民间舞结合31-34
- 3.1 列举现代元素与民间舞相结合的作品31
- 3.2 现代舞与民间舞结合31-32
- 3.3 把现代舞技法运用在山西民间舞中32-34
- 第四章 山西民间舞蹈创作走向34-37
- 4.1 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与传承34
- 4.2 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34-37
- 4.2.1 对“原生态”的山西民间舞蹈进行加工、发展34-35
- 4.2.2 吸收外来文化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3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9-40
- 致谢40-4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1-42
- 承诺书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试论“即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卿青;试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的存在依据——再看《大地之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姚泳全,彭玲;论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欢;;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毕丹;;浅谈高职民族民间舞风格和韵律的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1期
6 徐学铭;;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载歌载舞”教学形式的可行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毕丹;;跳好民族民间舞的几个要素[J];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05期
8 李岩;;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未来发展的思考——简析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和次生态民族民间舞[J];音乐生活;2007年08期
9 金浩;;试论“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时代际遇[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岩;;浅谈民族民间舞演员的表演技艺[J];音乐生活;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的创新思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乔燕冰;中国民族民间舞:创新不是乱嫁接[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记者 覃敏笑;民族民间舞应注重“善本再造”[N];贵州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高艳鸽;民族民间舞的“泥土味儿”[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彭宽;民族民间舞要深入到生活中找“根”[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焦雯;种俐俐:做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的使者[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邱明瑜;民族民间舞:莫让脂粉味掩盖乡土气[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彭宽;原创民族民间舞要寻根[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周静邋沈仕卫 胡卡妮;评委点评:民族民间舞节目有历史性突破[N];贵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旎;我州启动2009“多彩贵州”舞蹈大赛[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月华;我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的融合性趋势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2 于萌;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现状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伍彦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青瑶;民族民间舞限定下的舞台创作[D];北京舞蹈学院;2014年
5 高岩;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技能训练课在民族民间舞舞台表演中的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4年
6 周雪;本科舞蹈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陈萌;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方法初探[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川;论原生态民间舞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编创的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9 朱璐;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传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窦逗;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95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9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