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舞蹈史学研究的跨越:从史料走向学理

发布时间:2017-10-27 13:11

  本文关键词:舞蹈史学研究的跨越:从史料走向学理


  更多相关文章: 新史学 中国古代舞蹈史 历史书写模式 史料梳理型 学理研究型


【摘要】: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对古代舞蹈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国时期。20世纪初叶的留学潮和西学东渐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有了重写国史的想法和实践。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受到西方学科分类体系的影响,舞蹈开始独立为一门学科,成为学人们研究的对象。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史籍中有关古代跳舞的记载的描述性研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跳舞所伴生的社会现象研究古代的跳舞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还未把舞蹈当成是一门单独的艺术进行研究,反映出当时学人们还未完全脱离传统史学的研究思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作为舞蹈学史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所有舞蹈史研究中最早进行的。在欧阳予倩、吴晓邦等先辈的帮助和引导下,以彭松、董锡玖、孙景琛和王克芬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研究者为起点,“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正式拉开序幕,他们在系统梳理史料、出版奠基著作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世末期,以袁禾、冯双白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研究者“接续香火”,在续写中国古代舞蹈史、丰富专门史研究等方面向学理方向掘进。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些年,对“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欣喜态势,无论是作为制高点的中国舞蹈美学,还是新兴的专门史研究都有不小的突破。对清末民国以来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是对这一学科的回眸和展望。本文将首次尝试对这一历史进行梳理和述评,将时间线索和人物线索一一铺展,还原历史,审视现在,憧憬未来。研究对象以各类文献(报纸、期刊、著作、硕博士论文等)为主。纵向上以清末民国、新中国初建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最后十年、新世纪以来等六个时期,分析各时期“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研究状况和特点;横向上,将关注同时期“中国古代舞蹈史”的不同书写形式,对主要学术成果进行考证、纠误和比较。清末民国时期将关注三个问题:1、首次关注“新史学”思潮背景下对国人进行“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启蒙和推动,尤其是彻底改变的历史叙事模式对舞蹈史学研究的重大影响;2、经考证,将现当代以来最早进行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追溯到1907年;3、经考证,基本可以断定钱君S 并非《中国古代跳舞史》的作者。新中国以来将关注:1、建国初期将以人物为线索,梳理他们为新中国的古代舞蹈史研究所起到的启蒙作用。2、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19世纪末,随着社会从动荡中逐步恢复,各类研究系统梳理的展开,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也重新步入正轨。3、进入新世纪,包括编年史、断代史、区域史等不同的研究逐渐增多,从诗歌、考古等不同角度切入进行古代舞蹈研究的著作、论文也呈现出让人兴奋的增长态势。综合横纵向的分析以后,本文着意强调中国古代舞蹈史历史叙事模式的转换:1、“新史学”的历史书写对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启蒙;2、由史料梳理到文本分析再到文化剖面的逐层递进,并提出“史料梳理型研究”的概念;3、由文化剖面到学理研究的转变,并提出“学理研究型研究”的概念。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清末民国至今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逻辑递进关系。可以说这种关系已经自觉地内化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学研究的后天规律,但仍需要在实践中更深入的进行研究、强化和定型。
【关键词】:新史学 中国古代舞蹈史 历史书写模式 史料梳理型 学理研究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09.2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9-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三)研究条件与研究难点12-13
  • (四)研究方法13-14
  • 一 “新史学”与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发轫14-20
  • (一) 近代留学活动的兴起与“新史学”思想的萌发14-16
  • (二)“新史学”的理论方法对舞蹈史研究的启示16-17
  • 1、历史进化论16
  • 2、考古资料与书籍史料的互证16-17
  • (三)“新史学”对“民史”的提倡与民间舞蹈研究的起始17-20
  • 二 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先驱20-24
  • (一) 常任侠、陈文波与钱君S 20-21
  • 1、东方艺术史专家——常任侠20-21
  • 2、陈文波与篆刻、书籍装帧家——钱君S 21
  • (二) 欧阳予倩与吴晓邦21-24
  • 1、“春柳发轫,舞史草创”——欧阳予倩21-22
  • 2、“革命艺术家”的舞史成就——吴晓邦22-24
  • 三 清末民国至今“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分期研究24-39
  • (一) 清末民国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24-29
  • 1、《舞法起于祀神考》与《中国古代跳舞史》24-28
  • 2、《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28-29
  • 3、《汉唐之间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29
  • (二) 新中国建立至文革结束:初始研究的发轫29-33
  • 1、20世纪50年代:第一部中国古代舞蹈史的出现30-32
  • 2、1966—1976:文革动荡中停滞的十年32-33
  • (三) 文革结束至20世纪末:恢复期的成就33-35
  • 1、1977——1990:系统梳理的恢复与展开33-34
  • 2、1990——2000:在研究者新老交替中前行34-35
  • (四) 新世纪:两线并进的分野35-39
  • 1、治局部,,善整体:断代史的研究视角35-36
  • 2、从“史”到“史学”:学理论证的学术视野36-37
  • 3、第一部“通贯古代和清末民国的舞蹈史”37-38
  • 4、《中国乐舞史料大典》38
  • 5、“马工程”子课题《中国古代舞蹈史》38-39
  • 四 中国古代舞蹈史书写的转换:由史料梳理型向学理研究型的跨越39-47
  • (一)“新史学”的历史书写对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启蒙39-41
  • (二) 由史料运用到文本分析再到文化剖面的逐层递进41-43
  • (三) 由文化剖面到学理研究的转变43-47
  • 参考书目47-50
  • 致谢50-52
  • 读研期间学术成果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强;;论民国体育教育家王健吾的中国古代舞蹈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01期

2 袁禾;王小京;;追慕绚烂瑰丽的大唐之舞[J];文明;2011年11期

3 王克芬;;欧阳予倩与中国当代舞蹈——忆恩师欧阳予倩的谆谆教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袁禾;营造中国舞蹈的本我语境[J];艺术评论;2004年10期

5 袁禾;《大唐华章》的成功与遗憾[J];舞蹈;2002年11期

6 袁禾;敦煌壁画的意象特征[J];东方艺术;1997年06期

7 袁禾;论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方光华;试论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新史学思潮[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2期

9 李绪柏;“新史学”及其实质[J];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10 温少峰 ,袁庭栋;古文字中所见的古代舞蹈[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本文编号:1103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03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