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舞剧《红高粱》
本文关键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舞剧《红高粱》
更多相关文章: 高粱 舞剧 国家大剧院 创作过程 舞蹈 小说 情感 观众 肩膀 巨人
【摘要】:正舞剧《红高粱》创作完成后,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了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三项最具代表性的奖项,2014年又成为国家大剧院的开年大戏,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我们在高兴之余更多地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因为在舞剧的艰辛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太多的帮助与支持,这是一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首先要感激的就是莫言的小说开启了
【分类号】:J723
【正文快照】: 舞剧《红高粱》创作完成后,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了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三项最具代表性的奖项,2014年又成为国家大剧院的开年大戏,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我们在高兴之余更多地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因为在舞剧的艰辛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太多的帮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培武;艺术的追求与拼搏[J];民族艺术研究;1993年04期
2 致青;台湾上演舞剧《香妃》——记阿依吐拉第二次台湾之行[J];舞蹈;1997年04期
3 洪霁;傅兆先的舞蹈语言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苏天祥;舞剧《阿诗玛》获舞蹈经典作品奖的感想[J];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01期
5 燕立;东西南北[J];舞蹈;1999年04期
6 吴边;掀开舞蹈奋起的新页——第二届“荷花奖”述评[J];舞蹈;2000年06期
7 柳风;舞本不善叙事——大型舞剧《轩辕黄帝》观后[J];上海戏剧;2003年10期
8 ;东西南北[J];舞蹈;1997年06期
9 ;东西南北[J];舞蹈;2001年06期
10 于平;李承祥的舞剧创作与编导教学[J];舞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兰;;校园舞蹈——一股强劲的舞风[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杨昌国;;工具·艺术:苗族舞蹈走向生活[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张静;;斯特拉文斯基民族主义作品风格的缩影——芭蕾舞剧《春之祭》赏析[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陈梦影;;迈向21世纪的舞蹈教育[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杨全忠;杨忠信;;浅谈威宁苗族芦笙舞蹈[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袁玉珍;;紧紧抓住民族民间文化精髓不放——兼谈舞蹈《苗女嬉炊》的编创意图[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7 罗春蕙;;对改制后幼儿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周滢;;舞蹈伴奏之我见[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陈默;;浅析舞蹈创作的步骤——小舞剧《荷花仙子》的创作体会[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朱立新;;试论舞蹈教学中音乐的特殊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林;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八桂巡演[N];广西日报;2004年
2 曹保明;高粱杆哨制作吹奏技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陆小龙 王晓斌;《玉鸟》振翅飞翔[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罗辛;探索中国民族交响舞剧之路[N];人民日报;2003年
5 ;经过是最丰厚的礼物[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情为玉碎 恨为国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谢虹光;《一把酸枣》舞大风[N];山西日报;2005年
8 王俊;新舞剧 新方向[N];深圳特区报;2004年
9 欧阳逸冰;舞剧《水月洛神》:以形写神 气韵生动[N];文艺报;2011年
10 欧建平;篱笆墙,里外瞧[N];中国艺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王彬;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6 史红;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8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琳;中国当代舞剧舞蹈动作语言的审美理念特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袁芳;论乔治·巴兰钦新古典主义舞剧审美理念的形成标志—舞剧《阿波罗》[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丽娜;理性在激越的情感中呐喊[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廖宁杰;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华;从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历史脉络中探寻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苏李;苏珊·朗格艺术理论中的音乐幻象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颜春英;二胡演奏的心理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冯晓;共鸣—音乐审美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10 赵斯文;论杨丽萍舞剧《云南映象》的原生态表现特性[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57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5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