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
本文关键词: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
【摘要】: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对话格局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世界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怕是最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村落,也不可避免地面对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手段和文化碰撞所带来的种种改变。传统民族社会原有的文化边界逐渐消解,在过去封闭社会中构建起来的民族文化系统,在进入现代社会的时候面临着多种选择。现代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变迁的加剧和影响,是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民族歌舞是民族文化中最具外显性特征的符号系统,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和结构方式常通过歌舞这种形态得以表达。传统社会中的民族歌舞与民族主体日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直接内化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关系中的,其与神、人沟通的功能性作用更加突出。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民族歌舞首先面对的是生存场域的转换,从过去自成一体、偏安一隅的传统文化群落,到多重建构的现代中国文化环境中,民族歌舞被多重力量和作用推动着进入现代社会,民族歌舞的各个要素都在发生着显著的转变。传统社会中民族歌舞的创造者和演绎者主要是民族主体自身,而在文化充分交流的现代,很多他者的力量参与到民族歌舞的创造和变迁中来,形成了“他者”和“我者”混同构成的民族歌舞传承群体。国家和政府、专家和精英、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文化商人以及民族主体自身,都在现代文化旅游业兴盛、文化消费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将民族歌舞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进入现代社会的民族歌舞呈现出了较之传统社会中更丰富多样的形态,有的被艺术家们再创造、包装成为舞台上的纯粹艺术品,有的在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下成为地方和民族文(?)形象的标志,有的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转变为纯粹为游客进行展演的演艺形式,有的则回归到民族主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民族群体自娱自乐的民众歌舞。不管以哪种形态出现,民族歌舞从传统走到现代的过程中,经历了宗教意味的淡化和人性欢歌的高扬,从祭坛走向了民间;或者通过艺术语汇的抽离和运用走上了舞台,从田间地头的民俗生活转身成为艺术精品;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也常被现代社会各种力量视为争夺文化权利和资源的符码而加以扶持、改造。 对民族歌舞现代化走向的考察为民族文化的现代存续问题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视野。民族文化总是要适应民族主体的生存需要而得以存续和建构,在全球文化多元化格局形成的今天,民族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存续和发展的目标、也是路径,民族文化的现代构建更为复杂和多面。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公共文化体系的形成和文化生产、文化消费等作为民族文化现代存续所面对的主要格局,为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提供了空间和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7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浅谈苗族花鼓舞、芦笙舞[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2 朱筱洁;;丁伟 从容地笑看人生[J];舞蹈;2010年06期
3 徐阳;;专业艺术团体传承民族歌舞文化价值刍议——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族歌舞剧团为个案[J];大舞台;2011年08期
4 ;优秀舞台作品选辑[J];广东艺术;2010年02期
5 ;藏族优秀歌手 康珠卓玛[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6 张友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我的恩师蒋大为:“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J];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13期
7 管琼;赵士军;;再现生活中的美 ——陈翘舞蹈艺术之精魂[J];舞蹈;2010年09期
8 ;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结果[J];舞蹈;2010年01期
9 唐军;;浅谈民族歌舞剧《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的音乐创作[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10 琪荣;德勇;和平;;印象延庆摄影采风[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龙;;句町文化旅游开发三题[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王国华;石海燕;;文艺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案例——云南丽江“丽水金沙”现象调研分析[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曼;;新疆维吾尔民族艺术在幼儿艺术领域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4 杨路塔;;民俗旅游:匀城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6 刘武;王仕好;;开办特色专业 培植优势产业 发展地方经济[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周冰;;哈萨克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8 周冰;;哈萨克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陈荣贵;;试析贵阳地区布依族民间文化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武;王仕好;;农村职业高中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石屏职中的办学实践谈农村职业高中的发展与创新[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成泉;《天女》:民族歌舞艺术创新的又一范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记者 陈耀;州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族歌舞培训开班[N];大理日报(汉);2008年
3 记者 连军 通讯员 赵进 业飞;祁连民族歌舞走向全国舞台[N];青海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岱娜;“民族歌舞艺术之花”祝福奋进汕头[N];汕头日报;2008年
5 杨少文 记者 李江敏;大型民族歌舞《敦煌韵》在昌演出[N];南昌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蕙茹;成都演艺改革:强强联合结硕果[N];成都日报;2009年
7 记者 郭丹 通讯员 贺莉;民族歌舞团欲图市场化新发展[N];团结报;2009年
8 杨秀爱;我区积极筹备梵净土家民族歌舞乐节目赴央视录制工作[N];铜仁日报;2009年
9 陈原;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潮[N];贵州民族报;2009年
10 实习生 韩硕 记者 黄华;立足本地 走出山门[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D];云南大学;2011年
2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凌霞;试论内蒙古民族歌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D];河北大学;2010年
2 魏麒;花鼓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漪;伴餐歌舞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温红叶;传统何以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蒋晓娟;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石硕;“舞火狗”的文化内涵及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杨秀珍;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舒靖茜;创造力培养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然;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恢复与重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段晓玲;保山地区傈僳族自然审美观初探[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0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6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