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山东海阳秧歌“女性角色”舞蹈表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6 11:49

  本文关键词:山东海阳秧歌“女性角色”舞蹈表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阳大秧歌 女性角色 舞蹈表演 阴阳观 文化


【摘要】:海阳秧歌是流传于山东烟台市海阳及周边乳山、莱阳、栖霞一带的汉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创造精神、灵活自如的表现形式、古朴粗犷的风格,在山东齐鲁文化中独树一帜,与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海阳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表演中队伍结构较为严谨,且配备齐全,具有很强的祭祀性和礼仪性,海阳秧歌表演虽然有着古老而严谨的表演形式,但是它的表现方式却较为灵活,注重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灵活的表演内容。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突出的地域个性,独特的人物形象,奠定了海阳秧歌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独有的文化艺术魅力。以往关于海阳秧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阳秧歌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海阳秧歌的整体介绍,包括:人物、队列、表演形式、舞蹈和音乐的运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讲究重点放在海阳秧歌女性角色以及“阴阳观”两个方面。本篇论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两方面介绍海阳秧歌;其次,介绍了海阳秧歌中的女性角色及其人员变化,舞蹈表演的形式、动作特点与风格分析;最后,通过研究海阳秧歌女性与男性角色的配合及“阴阳观”的表现,进一步加深海阳秧歌中女性角色的认识与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蔚;;山东三大秧歌仪式性的传承转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董福全;;浅论海阳大秧歌歌与舞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理论);2007年12期

3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性[J];戏剧艺术;2007年01期

4 李炳来;;虎啸凤舞话海阳[J];党员干部之友;2006年12期

5 李平;山东海阳秧歌舞蹈文化源流考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蔚;秧歌文化的形态呈现——海阳秧歌的民间形式与舞台风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119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9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