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民间舞“恳合呗”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贵州彝族民间舞“恳合呗”的特点
【摘要】:《恳合呗》是在彝族丧葬祭祀中所跳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根据田野调查,本文从舞蹈本身的产生、内容、功能及表现形式角度,综合分析了其特点。《恳合呗》的产生和发展与彝族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个性紧密相连。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按照彝族人民的习俗,在老人去世时,要做斋祭。彝族斋祭分为小斋和大斋。小斋有报丧,请布摩司祭祀礼仪合普吐(总管)主持斋祭事项、吊唁、哭丧、跳《恳合呗》舞、出丧、埋葬等程序。大斋更为隆重,为时三天:第一天,做小斋时的所有仪式过程;第二天,跳《恳合呗》舞;第三天,出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运芳;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张坤,张文新;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J];心理学探新;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王静;;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2 李元;孙义玲;刘玉龙;卞华慧;毕金玲;邱梦悦;刘春风;;中国核电厂操纵员心理健康初步调查和分析[J];辐射防护通讯;2010年05期
3 宋华淼;韩玉昌;刘军;;中国军事飞行人员人格测验修订[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6期
4 于漪;;从娱神娱人到寓文于经——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歌舞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3期
5 吴舒;;论贵州民族舞蹈在当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04期
6 周华;童丽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7 贺玉兰;;从孝行角度简述《孝顺事实》[J];飞天;2011年14期
8 李莉;;基于销售人员人格特质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07年24期
9 江岑;李娇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胜任力的人格特征及在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年09期
10 梁筱妹;方冰;;艺术人类学再思考[J];兰州学刊;2009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赵仲杰;北京城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教学网站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志鹏;合训学员陆军第一任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龚树排;意义的流动: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庄西艳;和谐社会建设中农村孝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冬;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丰东方;职业适应性人格特征的词汇学分析及形容词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于漪;伴餐歌舞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刘娟;基于人格因素的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沈宁;H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内聚力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苏君丽;当代大学生孝道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顺华;当代台湾青年孝道观剖析[J];青年研究;1997年04期
2 王涤,周少雄;中国孝道文化的时代演进及其老年学意义[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01期
3 王美萍,张坤,张文新,Andrew J Fuligni;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4 矫海霞;孝道研究综述[J];学术月刊;2002年03期
5 邓希泉,风笑天;城市居民孝道态度与行为的代际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其超;平面描述中有深度研究——评《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文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2 王芳恒;;论贵州少数民族无神论思想及其特点[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罗蓉芝;;论彝族寓言的思想性[J];凉山文学;2010年05期
4 佘学保;;楚雄彝族小闷笛[J];云岭歌声;2003年06期
5 靳丽芬;;彝族音乐文化[J];民族音乐;2006年02期
6 王光荣;;彝族的龙虎图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杨鉴;;浅述彝族民间音乐特点[J];飞天;2009年23期
8 刘晔;;“火”象征的彝族舞蹈文化论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寿元;独具特色的云南红河垤施彝族民间歌舞组曲简介[J];音乐探索;1996年04期
10 余学保;;彝族哔噜[J];云岭歌声;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朝相;;论贵州行省的建立对促进城镇建设及发展的重大意义[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谢继石;;试论“贵州模式”的新发展[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3 余恒;;明代贵州妇女军政实践的社会背景分析[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4 李朝阳;刘玉平;叶霖;皮道会;;有关贵州成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讨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钧儒;谢一;;开放兴黔——贵州崛起的必由之路——明代贵州经济发展的一点启示[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6 王多明;;策划成就开发 开发推进策划——兼论开发贵州的策划及策划书写作的辩论关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青;;对贵州流动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学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建曾;;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磨合、调适——以奢香事件为例[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9 傅伦俊;;贵州建省以来的方志编纂[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10 周方林;;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综合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光辅;科技为贵州中药业注入活力[N];中国特产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仇靖晗 实习生 邢晓丹;袅袅霓裳“天”上来[N];中国特产报;2005年
3 金晶;“贵州赌王”的“辉煌”与毁灭[N];法制生活报;2005年
4 陈颂英;多彩贵州:众里寻他千百度[N];贵州日报;2005年
5 陈玉祥;西部水务成功抢滩贵州[N];贵州日报;2005年
6 陈廷元 杨杰;情倾多彩贵州 共建和谐社会[N];贵州日报;2005年
7 陈海宇;多彩贵州:乘着歌声的翅膀[N];贵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柳路;“多彩贵州”:三百万人的和谐交响[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颂;坚持一流标准 强化团队建设[N];贵阳日报;2005年
10 杨立新;国家助学贷款:贵州何以做得最好[N];贵州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龙;清代贵州《百苗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张国平;贵州典型矿山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洪尚郁;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朱书法;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启明;贵州凉风洞石笋的古气候记录与古生态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9 毛凤显;贵州和邻近地区山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及微卫星与考力代羊体重等性状的遗传连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10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俐;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石材开采迹地生态复垦技术与示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艳华;21世纪初日本政治特点与中日关系走向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严文海;“人教版”与“北师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艳如;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艳华;历史文化视野中的福建坊刻本[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嘉璐;欧盟违宪审查制度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润生;论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勤玲;论敏捷供应链的优势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冯琳;英国出版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10 杨猛;中国古代医家的地域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7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9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