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善舞”的历史流变
本文关键词:“长袖善舞”的历史流变
【摘要】:我国古代舞蹈与服饰、与道具始终有着密切关系。古人擅长运用服饰道具来表演舞蹈,并展示身体动作技巧。"长袖善舞"之善妙,在于身体动作与长袖服饰的巧妙结合运用,以此表现一种轻柔的物态、质感和美感,以及凌空飞翔的形象。用非对立、非对抗的身体姿势及其谦恭低俯的姿态,来表现"失重"感。在舞弄、把玩、挥舞长袖时,以袖带身,将身带袖,进而在"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的形神表现中,使得形象意境得以升华。当舞蹈与长袖服饰贴合一体且始终不变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舞蹈,它的技艺怎么发展呢?考察"长袖善舞"的历史流变,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分类号】:J709.2
【正文快照】: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出自《韩非子·五蠹》篇[1],它透露了古代舞蹈与长袖服装的密切关系。自周代以来,“长袖善舞”这一现象和形式持续发展,最后的余绪流入了明清戏曲表演及其“水袖”形式中。以“长袖善舞”作为一种历史镜像来进行观察与探索,梳理长袖舞的历史流变,可以使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薇;;韩愈对李杜的推尊与王维诗歌地位的转折——兼论李杜独尊的诗学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程金玲;;李白与李贺梦幻诗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吴世银;;关于秋浦民歌《洗菜苔》的初步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方锡球;;高h诺摹八奶破弑洹彼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鲍鹏山;;李白与《逍遥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周效柱;;《诗薮》对历代诗风之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秦喜梅;;“淡中含润”与“淡中含峭”——论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风格之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钟雅琼;;中国古代服饰颜色与政治关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蔡燕梅;;《古诗十九首》“兴”的运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谢芹芹;;《河岳英灵集》未收录杜甫诗歌的原因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毅;;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辨析[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畅;中国古代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之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叶娇;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素素;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慧;;京剧音乐的历史流变[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2 李恒;;浅谈武乡琴书的流变[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毛毳;;论现代舞新先锋派纯动作理念中的身体意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黄明珠;舞道与悟道[J];舞蹈;2000年06期
5 赵林春;;谈舞蹈作品中高难度技巧动作的运用[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卢香春;;试论杂技音乐在杂技演出中的作用[J];戏剧文学;2003年06期
7 郭晓希;;试论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J];科学大众;2007年04期
8 闫洁;;“胯”在舞蹈中的表现能力[J];新学术;2008年03期
9 康长安;;音乐中的“复风格”技术及其历史流变[J];电影评介;2009年20期
10 胡夏;;从“长袖善舞”谈水袖舞蹈的演变[J];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宽;民族舞创作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宋源 兰星铄;翻山铰子 南充民间艺术的奇葩[N];南充日报;2008年
3 汪建根;杭州再打南宋文化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黄济深 黄黎苏;有些“花子”的靖边跑驴[N];榆林日报;2010年
5 孙萌竹;中国舞蹈把“根”留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满福;《丝路花雨》赴朝演出反响热烈[N];甘肃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颐;跳跃歌舞 传承文化[N];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娜;昌黎“地秧歌”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王洁莹;生理学、运动肌理学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诺敏;蒙古族萨满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哲;临清时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晶晶;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湘西苗族鼓舞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孔晓阳;恩施地区中小学开展摆手舞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8 纪芳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97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9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