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临淄踩寸子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17 00:09

  本文关键词:临淄踩寸子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特征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踩寸子 艺术风格 文化内涵 价值与创新


【摘要】:辽阔神州大地,璀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山东民间舞蹈就犹如一颗璀璨的行星,在浩瀚的星空中充分发挥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而在形式丰富的山东民间舞蹈中,有这样一种舞蹈,兴于齐鲁,盛于隋唐,形于宫廷,长于民间,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它就是齐鲁大地上绚丽绽放的一朵艺术奇葩——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的临淄踩寸子。“踩寸子”又称“唱秧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主要流传于临淄齐国故城以北临淄区的永顺村和张家庄,,成为了当地一种独特的广场秧歌形式。踩寸子在表演风格上既有高跷的艮劲又有地秧歌的扭摆劲,既诙谐又风趣,既欢快又活泼,既朴实又粗狂;在表现内容则多与临淄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而踩寸子作为具有临淄当地风情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顺利入选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可以说,踩寸子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变迁之后,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当地民风民俗的养料,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风格,所蕴含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想进一步的了解临淄踩寸子,需要更多地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农村,亲自与当地的老艺人以及踩寸子的传承人进行沟通交流,口传身教,为临淄踩寸子这一宝贵的舞蹈形式捋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整理出一套准确的训练方法以及还原它原本的舞蹈形象和文化意蕴,发扬它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再加大对它的保护和创新。对于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来说,必须寻其根,溯其源,先传承、后发展,才是它的存续之道。 本文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主要从起源和发展,形式和特征,价值和保护三个角度展开讨论,对临淄“踩寸子”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进行研究和阐述,主体部分具体分为以下四章: 第一章,临淄踩寸子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史料,文献查阅以及当代传人的采访,对多方面的起源说进行横向对比与科学判断,为踩寸子的起源还原一个更科学,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时代背景;从临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精神风貌以及民俗风情的角度研究,再通过对舞蹈史和踩寸子的传人口述的整理,为踩寸子的传承与历史变迁梳理出一条更为明晰连贯的历时态线索。 第二章,临淄踩寸子的艺术风格。对踩寸子的舞蹈动作,人物角色,伴奏唱词,服装道具,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使其还原它最初的艺术特色,挖掘出更多的身体语汇以及风格特点,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舞台表演图式。 第三章,临淄踩寸子的文化内涵。从齐鲁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临淄独特的民俗文化入手,对其临淄踩寸子独特的文化特征进行总结和概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剖析它所蕴藏的文化意蕴,为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背景架构。 第四章,临淄踩寸子的当代价值与创新路径。阐述踩寸子在当下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保护。对这一古老悠久的舞蹈形式与当代审美取向和精神价值找到一个契合点,探索它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以及训练价值,突出其在现时代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健;;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2 陈继红;;名分·秩序·和谐——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一种解读方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张刚;;儒家的“善”观念[J];学海;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297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97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