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与体育的萌芽和发展
本文关键词:藏族民间舞蹈与体育的萌芽和发展
【摘要】:藏族民间舞蹈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崇拜和祭祀,舞蹈如同体育具有娱人和自娱的性质。藏族舞蹈是反映藏民族的审美意识、体育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从西藏各地发现的岩画、寺院壁画和史料中记载的舞蹈,证实了吐蕃从史前期到清朝时期的舞蹈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源头。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历史上,每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都创造出了一整套反映本民族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并具有一定审美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就是开创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艺术门类,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惿新强;;西藏岩画中原始体育图像的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丁玲辉;略谈藏族舞蹈的健身作用[J];西藏民俗;2000年03期
3 马成富;一枝独秀——嘉绒锅庄[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秀花;吴天德;;藏羌锅庄概念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桂兰岚;;探析拉萨“堆谐”的来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宋立民;李陆华;杨军;;东北与青藏两个地区的原始宗教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李晨升;策墨林诺们罕事件考证[J];中国藏学;2001年01期
5 丁玲辉;;略论吐蕃时期汉藏体育与医学文化交流[J];中国藏学;2007年04期
6 谢继胜;;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兼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渊源[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7 李晓玲;;舟曲藏族民歌考略[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8 张冰松;;锅庄文化与休闲体育的关系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李立新;;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08年06期
10 巴桑;刘莉玲;;亦真亦幻贝吉曲珍——扎西达娃《骚动的香巴拉》中贝吉曲珍形象的透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忒莫勒;;清末吴禄贞笔下的内蒙古东部社会及其筹蒙思想——以《东四盟蒙古实纪》、《经营蒙古条议》为基础[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2 李娜;;藏门珞民族间跨文化传播方式初探[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3 才华多旦;;“勺哇”人的族源考辨[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毛措;聂赤赞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新中;远古西亚与旧大陆整体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10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yN;“边玛墙”考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洁;藏族传统家具装饰艺术及风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范新满;西藏寺院壁画中的体育考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全毅;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的治理和改革[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5 张婧;藏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安灵芝;华锐藏族服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宋琼;阿坝县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学军;原始体育文化的发生及其演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得军;西宁市藏族“锅庄舞”的体育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莉;卫藏地区藏式门窗装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曾吉;论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活动的意义[J];湖北体育科技;1996年04期
2 丁玉兰;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5期
3 赵小龙;体育舞蹈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未来学校发展中的几点建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范丽英;如何欣赏体育舞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5 梁海源;体育舞蹈——高校体育活动的又一形式[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1期
6 原丽英,张继红;浅谈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7 祝文钢;浅论全民健身与体育舞蹈[J];体育函授通讯;2000年01期
8 朱瑛,丁冬升;对艺术院校开设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探讨[J];齐鲁艺苑;2003年01期
9 赵莉;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宏星;武汉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娟;;上海市体育舞蹈培训点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少博;;体育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志红;杨学良;周燕;;信源教学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陈自旺;王健;;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开展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吴东方;东伟新;;小康社会潮流健身方法的特征与体育舞蹈项目趋向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索烨;于玲玲;罗丽俊;;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运用音乐-表象教学法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任奇红;吴东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性格特征的初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丁维维;李欣;;中老年体育舞蹈健身者坚持锻炼动机的因素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任奇红;吴东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五种气质类型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宁文晶;;微格教学法在高师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力;我市首家体育舞蹈俱乐部挂牌成立[N];济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巴中市体育舞蹈协会成立[N];巴中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曹_g;尽享体育舞蹈乐趣[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通讯员 李广操邋记者 郑广华;全国体育舞蹈精英角逐宜都[N];三峡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体育舞蹈:观赏与竞技的完美结合[N];新疆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越滔;体育舞蹈首登亚运“舞台”[N];广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韧;市体育舞蹈协会成立[N];抚州日报;2006年
8 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徐春琳;提高体育舞蹈专项速度的训练方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曲晓阳;体育舞踏 中国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体育报;2004年
10 刘莉;红舞鞋,,舞出人生精彩[N];安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7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慧琼;南朝文学批评意识的两个维度[D];浙江大学;2006年
9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刚;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远巧;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3 杨绅;石家庄市中小学体育舞蹈课程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许荟蓉;影响陕西省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5 成维海;河北省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宇凌;广西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妍;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丹;影响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因素及培养方法[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小燕;江苏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赵景辉;我国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05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3059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