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人文教育视域下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采茶舞内容的注意事项与实践探析

发布时间:2018-02-06 00:26

  本文关键词: 人文教育 采茶舞 注意事项 实践 出处:《福建茶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体育教学难免会存在内容单一、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充分开发体育课堂的教育价值,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教学相互融合,在强化高校体育人文价值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采茶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民族民俗特色,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将当地传统的采茶舞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改变采茶舞的方式,引入了新的体育游戏或者是健身操,这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体育的人文教育价值。但是在采茶舞与当代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毕竞在当代体育教育中引入采茶舞,还是一项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以人文教育为视角,对学校体育与采茶舞结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Abstract]: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inevitably have the problem of single content and backwar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um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can be fully developed.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sports with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we can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 picking d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folklore. 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combine the local traditional tea picking dance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by changing the way tea picking d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sports games or aerobics, which makes the original boring sports classroom. Become lively, greatly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value of sports. But in the process of tea-picking dance and contemporary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ea picking dance into contemporary physical education is still a new educational idea.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ea picking dance.
【作者单位】: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分类号】:J72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卫军;;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和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张予南,高留红,张予云,谢建中;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前勇;;论快乐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交际;2017年08期

2 刘贵友;;人文教育视域下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采茶舞内容的注意事项与实践探析[J];福建茶叶;2017年04期

3 王之春;贾远清;骆意;;美国学校体操发展经验及对我国学校体操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蔡培林;;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J];新校园(中旬);2017年04期

5 李绪稳;;全民健身背景下体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年04期

6 王玉梅;;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长江丛刊;2016年20期

7 何晖;;基于北京体育大学“高参小”项目看体操在学校的推广[J];青少年体育;2015年12期

8 朱惠鑫;;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年22期

9 张绛花;田泽峰;;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20期

10 唐国全;;新理念让高中生的体育生活丰富多彩[J];青春岁月;201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正中;中小学体育课程疾病及其诊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金桥;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覃刚;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伟;;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08年07期

2 王幼红;;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9期

3 顾培娣;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4 夏思永;对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新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1996年07期

5 卢元镇;;中国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与人的现代化[J];体育科学;198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欢;全民医保目标下医疗保障制度底线公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贺春翔;试论体育教学中精讲的几个特性[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方月胜,马力,郭伟;素质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等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4 高学民,侯盛明;体育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5 梁定邦,王文清,马成亮,薛孝恩;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教育的实验研究方案(四)[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6 杨建平,贾丽芹;对我校体育教学改革10年的回顾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7 刘景裕,彭鹰,梁少雄;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8 郑月平,盛小芳,庞徐薇;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规范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刘玉海,于建志;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森宽;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创新与素质教育──创新与素质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斌;;“尝试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淑芬;;冰上体育教学提问策略的探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顾圣益;;对体育教学多结构系统和反馈模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杜芸芸;;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彭小伟;;体育教学中层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方秀宠;孙东辉;卢景波;何伟;句伟;;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李云豪;;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A];2014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肖亚玲;田静;;进一步深化我校航海体育教学改革[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韩有才;;和谐教育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10 王玫;;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顾东方;体育教学优秀课的“十大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7年

2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学 张敏;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吴纪军 毕英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N];莱芜日报;2009年

4 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 沈红芳;浅析体育教学中“配合意识”的培养[N];江苏教育报;2013年

5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杨永秀;体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初探[N];经济信息时报;2014年

6 青化砭中学 刘开锋;体育教学初探[N];延安日报;2014年

7 汉滨区瀛湖中学 陈建涛;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N];安康日报;2006年

8 姜堰市白米中学 刘国霞;体育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初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周玉庄;体育教学创新四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邵荣;体育教学安全“十要”[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宝龙;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之理论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军;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冷显志;体育教学原则体系重构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兴洪;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袁若薇;合肥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年

6 刘晓冬;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蔡冬冬;对闽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李雯;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涛;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与体育课堂行为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黔;黔东南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3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493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