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傩舞艺术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 萍乡傩舞 仪式结构 存在方式 表演风格 文化内涵 审美趣味 出处:《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萍乡傩舞作为江西傩舞艺术的重要代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周傩、楚巫有着密切关系。"驱鬼去疫"的攻击性,以及军傩的影响,萍乡傩舞表现出"武味十足"的风格特点。无论其表演程式,还是节目内容,都以戏的方式呈现,道教文化的影响在萍乡傩舞中无处不在,突显了萍乡傩舞的本质内涵。锣鼓乐伴奏,节奏、节拍、曲牌的不同要求则充分体现出萍乡傩舞"乐随舞变"的审美趣味。
[Abstract]:Pingxiang Nuo dance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Jiangxi Nuo dance art.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Zhou Nuo and Chu Witch. The aggression of exorc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exorcism. Pingxiang Nuo danc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uwei" style. Whether its performance program or program content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drama, the influence of Taoist culture is ubiquitous in Pingxiang Nuo dance. It highlight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Pingxiang Nuo dance.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gong and drum music accompaniment, rhythm, beat and qu fully reflect the aesthetic interest of Pingxiang Nuo dance "music changes with dance".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72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美芳;;消费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J];艺术探索;2007年03期
2 王军奎;余敏;;积累审美经验与提高审美趣味关系之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3 刘轶男;;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杨绍义;;趣味的“无可争辩”与“有可争辩”——对于审美趣味的一点思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丁宁;论审美趣味自组织的协同性[J];美术;1985年06期
6 丁宁;论审美趣味[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6期
7 张薇;;鲁迅美术学院学生审美趣味倾向[J];美苑;1987年05期
8 丁宁;;论审美趣味[J];学术研究;1987年01期
9 张宏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趣味”的研究[J];文艺研究;1991年05期
10 汪长学;从审美趣味看繁体字回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崔梅;;儒家辞令艺术及其审美趣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琳;;小学低年级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运城市盐湖区北街小学 李娟;论如何提升小学音乐的审美趣味[N];科学导报;2011年
2 洪治纲;网络文学的基本伦理与审美趣味[N];文艺报;2009年
3 铁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应警惕审美趣味走低[N];人民日报;2010年
4 陈崎嵘;呼吁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5 陈崎嵘;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亟待建立[N];太原日报;2013年
6 李进书 王凡;作家与读者应保持怎样的关系[N];河北日报;2007年
7 《文艺报》副总编辑 王山;让梦想照亮现实[N];光明日报;2014年
8 戴冠青;从文学消费到精神提升[N];文艺报;2004年
9 丁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四点思考[N];经济日报;2012年
10 ;从“土豪”到“贵族”[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雅楠;论中国画“瘦马”之意象[D];山西大学;2015年
2 王静如;中国陶俑及其审美趣味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3 刘迎;审美趣味的伦理考量[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4 刘韵;禅宗思想对唐宋审美趣味转向之影响[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5 熊慧;审美趣味与国内儿童绘本编辑出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Y,
本文编号:1537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53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