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圣泉”滋润的奇葩——谈企业与花鼓灯“联姻”

发布时间:2018-04-05 08:35

  本文选题:花鼓灯 切入点:企业文化 出处:《舞蹈》2002年05期


【摘要】:正 花鼓灯,安徽民间舞蹈的瑰宝。那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富的表现形式,奔腾激越的鼓点和粗犷、娇俏的舞蹈语言,深深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舞蹈家,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近年,随着社会的转轨,受制于市场经济的我省各专业歌舞团体对花鼓灯的研究、发展显得力不从心。企业舞蹈却异军突
[Abstract]:Zhenghua Drum lantern, the treasure of Anhui folk dance.That strong local flavor, rich forms of expression, Pentium drum and rough, beautiful dance language, deeply attracted the north and south dancers, won the favor of the audience at home and abroad.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cial transition, subject to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ofessional singing and dancing organizations in our province study the flower drum lamp, the development appears to be inadequate.The enterprise dan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army.
【分类号】:J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龄;谈花鼓灯舞蹈语汇的创新[J];舞蹈;1996年05期

2 谢克林;从花鼓灯的保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体系的构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芳;;安徽花鼓灯的生命力[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4 宋忠洋;;花鼓灯——乐舞一体[J];剧作家;2008年04期

5 胡迟;;传统舞蹈之花鼓灯:生命的喧腾与狂欢[J];绿色视野;2010年04期

6 毛洪生;;论花鼓灯艺术的多元化构成[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7 孙叶莉;追溯原生态打造舞蹈新理念——记安徽花鼓灯《摘石榴》的创作[J];文化时空;2003年11期

8 资华筠;《试论》花鼓灯的"舞蹈生态幅"[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苏金成;;皖淮地区花鼓灯艺术探析[J];剧影月报;2006年06期

10 董振亚;;花鼓灯艺术改革之路[J];江淮文史;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韩维鸣;;中国儿童舞蹈二十年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胡伟华;;在绿叶舞韵中塑造美丽童心 在尊重童心中创编少儿舞蹈——我的少儿舞蹈实践与思考[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邢传佩;;海城高跷史话[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撰稿 李揽月;花鼓灯——淮河两岸的奇葩[N];安徽日报;2002年

2 振亚;花鼓灯的新风采[N];安徽日报;2000年

3 汤玲;“中国花鼓灯第一村”缘何花落珠城?[N];蚌埠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李陈续;蚌埠注重传承保护把花鼓灯越舞越红火[N];光明日报;2008年

5 记者 叶琦;友谊的桥梁 合作的盛会 市民的节日[N];蚌埠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夏树;东方芭蕾花鼓灯在传承中保护[N];农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罗宝;“为农民提供了展示舞台”[N];安徽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赵丽娜 通讯员 梁雷 叶枝;我市花鼓灯传承保护成果喜人[N];蚌埠日报;2010年

9 张文文;从“二人转”走红看花鼓灯发展[N];安徽日报;2010年

10 殷大文;唱得幸福落满坡[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刘漫;唱曲舞蹈考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蝶;关于“花鼓灯”舞蹈服饰的探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巧;简论花鼓灯锣鼓[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魏麒;花鼓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莎;“三道弯”体态形成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6 曹宁;安徽花鼓灯运行形态及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章向玲;中美四所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丽容;王玉珍歌唱艺术特色探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9 尚学钰;关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艺术实践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跃;海城高跷秧歌的传统与现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3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713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