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怀化侗族舞蹈看其稻作文化内涵
本文选题:侗族舞蹈 + 稻作文化 ; 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摘要】:侗族是古老的稻作民族,其民风民俗皆与水稻种植有关。千百年来,稻作文化早已熔铸在侗族民间舞蹈中,造就了侗族民间舞蹈浓郁的稻作文化色彩。本文从湖南怀化地区侗族舞蹈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鲜明的动作特点三个方面,探析侗族舞蹈的稻作文化内涵。
[Abstract]:Dong is an ancient rice nation, and its folk customs are related to rice cultiv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rice culture has been fusing in the folk dance of Dong nationality, bringing up the rich culture color of Dong folk dan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ong nationality dance from three aspects: rich content, various forms and distinctiv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Huaihua area of Hunan Province.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音乐系;
【基金】:湖南怀化学院2009年青年基金项目《湘西侗、苗族祭祀仪式舞蹈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为HHUQ2009-46
【分类号】:J7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廷亮;谭婷;;土家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卢守亭,南文渊,高小梅;辽宁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高小梅,南文渊,卢守亭;大连市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岳音;山东民间祭祀求雨舞蹈研究[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王铁志;;人口规模带来的特殊问题——以德昂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3期
6 温军;新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开发研究;2005年05期
7 唐韶军,李成银;中国舞龙的运动风格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唐韶军;开发中国舞龙的社会价值[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9期
9 唐韶军;;中国舞龙技术的内涵[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6年01期
10 苏晶;张菊英;张强;;中国少数民族育龄妇女健康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新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云南省为案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捷;楚剧在民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韶军;中国舞龙的技术风格及社会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凤霞;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论[D];四川大学;2005年
6 蒋俊;村落视野中的族群与民族:关于O肴说奶镆把芯縖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闫从华;羌族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兴燕;滇藏川三省交接区经济一体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阙跃平;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风雨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苏宁;民族的自组织性之探索[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蔚;;从湖南怀化侗族舞蹈看其稻作文化内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黄粟嘉;;徐福是日本推广江南稻作文化的先行者[J];农业考古;2006年04期
3 谷因;布依族稻作文化及其起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玄松南;贵州黔东南苗族稻作文化[J];农业考古;2005年01期
5 易水寒;刘芝凤;;永远有一个美丽灿烂的梦——访中国文学艺术家“德艺双馨”获得者刘芝凤[J];中国民族;2006年04期
6 卫斯;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宏观透视[J];农业考古;1995年01期
7 李子贤,胡立耘;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8 钟新梅;神农与湖南稻作文化[J];云梦学刊;2005年04期
9 李裕林;陶海燕;;穿青人的稻作文化初探[J];沧桑;2007年02期
10 彭庆霞;;论渡来人在日本的稻作文化成立过程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稻作文化 有望成为湖南的文化旗帜——稻委会湖南工作站研讨会摘要[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2 河野通明;王汝澜;;江南稻作文化与日本——稻的收获、干燥、保存形态的变化及背景[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3 吴跃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刘芝凤研究员出席中国文联和中央电视台“百花迎春”文艺晚会 稻作文化成品牌 德艺双馨受表彰[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4 梁庭望;;中国稻作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5 郭家骥;;傣族稻作文化体系中的农耕礼俗与精神观念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刘育衡;丁锋;;中国侗族稻作文化习俗的民族植物学[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湘委员和在京主任委员新年聚会侧记[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8 黄有曦;张倩;李志民;;贵州少数民族饮食风俗与传统民居文化[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梁庭望三地考察有感 龙胜之行[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10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贺信[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声高 兰清 风华;万年稻作文化亮相日本荧屏[N];上饶日报;2009年
2 张华;万年稻作文化“申遗”迈出新步伐[N];上饶日报;2009年
3 曾荣君;重视稻作文化建设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N];光华时报;2010年
4 通讯员 徐声高 胡菲;万年稻作文化节公开招标求创意[N];江西日报;2010年
5 徐声高 胡菲;万年稻作文化节公开招标策划商[N];上饶日报;2010年
6 张华 陈妙庭;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上饶日报;2010年
7 记者 徐锦忠 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 刘诗中;万年建设国际稻米城引领生态文化建设[N];江西日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史洪斌;农垦荣兴纪念馆:盘锦稻作文化的“标本”[N];盘锦日报;2010年
9 王瑞芳;首个壮族稻作文化研究基地云南揭牌[N];西部时报;2006年
10 记者 万曦亮;第三届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开幕[N];上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冰;龙胜壮侗语族群民间歌舞的稻作文化内涵和意义转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亚玲;侗族村寨的礼物交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卫湘;论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壮侗语族群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程跃刚;秦汉时期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及其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英;稻作文化与集团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南科敏;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稻作文化内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旺;壮语稻作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8 郭建伟;曼贺村水利灌溉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朱敏;东南稻作生产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其文化内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轶群;民族文化对日本结盟外交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6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94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