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技术动作与音乐匹配优化仿真
本文选题:音乐编舞 + 蚁群算法 ; 参考:《计算机仿真》2017年06期
【摘要】:对舞蹈技术动作与音乐进行合理匹配,可提高舞台和音乐的契合度。进行舞蹈技术动作与音乐匹配时,应得到多个长度较短的动作-音乐片段组合,对每步获得的节拍预测位置进行节拍对齐,计算出舞蹈动作-音乐片段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但是传统方法通过获取音乐和舞蹈底层的风格底层特征,并提取音乐舞蹈底层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去除冗余特征对完成匹配,但是不能对动作-音乐片段组合进行提取,无法进行节拍对齐和舞蹈动作-音乐系数计算,导致匹配舞蹈动作与音乐变化同步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理论的舞蹈技术动作与音乐匹配优化方法。上述方法先融合于音乐节拍提取理论对同步的舞蹈动作和音乐数据进行分划,得到多个长度较短的动作-音乐片段组合,对音乐片段进行突变点检测,对每步获得的节拍预测位置进行节拍对齐,计算出舞蹈动作-音乐片段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得到舞蹈动作匹配优化目标函数,结合蚁群理论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将音乐编舞中全部音乐-舞蹈动作片段按照信息素浓度自适应调整信息素挥发因子,依据舞蹈动作匹配优化解的优劣性动态更新信息素,由此完成舞蹈技术动作与音乐匹配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充分体现音乐与动作变化的同步性,并且优化的舞蹈动作匹配方法匹配的音乐-舞蹈匹配质量较优。
[Abstract]:The match between dance technique and music can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stage and music. When matching dance technique with music, we should get several short combination of action and music segment, align the predicted position of each step, and calculat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ance action and music segment. Bu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can get the bottom features of music and dance, and extract the bottom features of music and dance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move redundant features to complete the matching, but can not ex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action and music segments. It is im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beat alignment and the dance motion-music coefficient,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synchronism between the matching dance movement and the music change. In this paper, an ant colony theory base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matching movement and music in dance technology is proposed. First, the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the music rhythm extraction theory to divide the synchronized dance movements from the music data, and obtain a number of short length motion-music segment combinations to detect the mutation point of the music segment. The beat prediction position of each step is align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ance action and music segment is calculated,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of dance action matching is obtained,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optimized by combining ant colony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pheromone concentration, all the music-dance action segments in music choreography are adjusted adaptively to the pheromone volatilization factor, and the pheromone is dynamically updat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dance action matching. Thus, the matching optimization of dance technique action and music is comple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fully reflect the synchronism of music and movement changes, and the matching quality of the optimized dance motion matching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usic dance matching method.
【作者单位】: 集宁师范学院;
【分类号】:J71;TP3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应华;妇女在音乐中[J];人民音乐;2001年02期
2 于景春;民族地区音乐舞蹈复合型艺术师资培养模式的试验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杨婷;;音乐对舞蹈的影响及其作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张碧;;透视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黄晓坤;;浅谈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海燕;;畲族音乐舞蹈在丽水旅游产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歌海;2010年05期
7 张龙;;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探微——舞蹈本位意识显现[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8 ;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J];人民音乐;1957年04期
9 山口修,龚林;音乐的物质性、现象性、身体性、精神性——何谓亚洲、大洋洲音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0 王士达;;音乐是怎样产生的[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万依;;清代宫中的满族音乐[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2 姜莱;;音乐反应的生理心理研究文献述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张蕴华;于烈梅;单南;;挖掘承德满族音乐 完善文化旅游精品产业的构想与实施[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4 金娜;;二十年后,,情人树下还有普米族的歌吗?——对《土风计划—兰坪项目组》村寨音乐传承行为的人类学考察[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孙泓;;5—14世纪西域音乐舞蹈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6 姚燕红;;音乐舞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瑶瑶;;专业音乐院校女生的音乐联觉的研究聆听音乐所引发的情绪、联觉、与音乐本体相关性及其产生原因[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刚硕 安顺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试谈安顺布依族音乐舞蹈向外发展之路[N];贵州民族报;2011年
2 长安区镐京中学 王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N];西安日报;2010年
3 桂文;描绘广西音乐舞蹈蓝图[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记者 刘茜;专题研讨音乐舞蹈杂技类剧目[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葛红兵;上海:能否成为亚洲音乐剧中心[N];解放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董大汗;音乐剧专职导演严重缺乏[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记者 江芸涵;非延考区艺体专业文考分数线确定[N];四川日报;2008年
8 小乐;音乐治病与长寿[N];中国商报;2001年
9 记者 尹华平;加快广西音乐舞蹈业发展[N];广西日报;2001年
10 邵晓洁;草原乐海拾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李晓囡;音乐存在方式的哲学历史衍变[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兆远;音乐家钱君S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储昭兴;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音乐与动作部分的内容分析与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贵璐敏;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剧教学设计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金旖;基于音乐美学的建筑生成系统[D];清华大学;2015年
5 叶屏屏;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梁慧;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原菽遥;两宋市民音乐产生的文化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饶箐;南丰傩舞音乐变迁的探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董郑峰;天津“广东音乐”调查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10 王潇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音乐团体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11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01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