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白鹿原——鼓臊情形》生命中“本我”的艺术张扬
本文选题:中国舞剧 + 《白鹿原》 ; 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摘要】:2007年6月28日在海淀剧院上演了中国舞剧研究暨2007届中国舞编导毕业晚会——中国舞剧《兰亭修竹·白鹿原》,作为中国舞剧研究项目,必然要对舞剧的结构和舞剧的艺术语言有所思考和实际探索。本文对创作试验的方方面面加以总结,以如何寻找切题角度,显现生命"本我"的艺术张扬为立足点来论述舞剧《白鹿原——鼓臊情形》的创作点滴。文章透过选材立意中透见"本我"和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态把握来描述该剧在创作中的理性分析和鲜活把握。
[Abstract]:On June 28, 2007, the Chinese dance drama research and the 2007 Chinese dance director's graduation party were staged in Haidian Theater-the Chinese dance play "Lanting Xiu Bamboo Deer Yuan", as a Chinese dance drama research project.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bout the structure of dance dramas and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dance dramas. This paper sums up all aspects of the creative experiment and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the dance play "White Deer Plains-Drum ashamed" from the angle of how to find out the art of "self" of life as a footho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ational analysis and vivid grasp of the play in its creation by means of the idea of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 and the dynamic grasp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分类号】:J7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梦焱;;《白鹿原》的后现代主义意味[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汪文学;;民间文学中的兄弟、姐妹矛盾关系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3 何长玲;;浅析《白鹿原》的艺术价值[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孙鑫;;论《白鹿原》中传统伦理的矛盾之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5 张文_";;《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朱述超;;从“革命正史”到“民间秘史”——《白鹿原》“史诗性”创作的深层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沈远川;马筱蓉;;从女性悲剧看《白鹿原》文化冲突的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邓根芹;;副词“最”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赵惠霞;;《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浅析——以田小娥悲剧形成的原因为案[J];大家;2010年18期
10 谢冬梅;;性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糅合——论《白鹿原》的文化心理[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周引莉;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一秀;传统与现代的纠结[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叙述中的偏执想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佳莹;论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圣传;文化诗学本土性探源[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4 廉丽;论小说文本叙事中的符号意蕴[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5 吴雯雯;想象中国的空间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裘宗慧;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新时期悲剧理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寇雅静;面朝黄土,背负青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寇雅静;面朝黄土,,北负青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严红兰;走在历史的边缘[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霞;权力魔杖下的乡土荒诞[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白鹿原》的修辞艺术[J];小说评论;2003年02期
2 李迎丰;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文化态度[J];中州学刊;1998年02期
3 黄雅玲;《白鹿原》艺术画卷中的特异色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贾志宏;《白鹿原》中的“神灵”与“鬼怪”[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郭因;《白鹿原》与朱先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吕国新;《白鹿原》史诗性与民族历史主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罗斌;;新中国舞剧及其精神[J];艺术评论;2011年01期
8 江东;;为什么而舞剧?[J];艺术评论;2011年01期
9 董阳;在传统的祭坛上——《白鹿原》女性形象评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龙叶,阎庆生;《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纲;;《白鹿原》乡党夜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2 刘海建;;作家该如何书写历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3 何向阳;;历史的“张看”——评张一弓《远去的驿站》[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4 李欣;杨慧;薛巾一;;“80后”写作市场性与时尚性研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5 毋东汉;;忠实的陈忠实[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6 ;《北京晚报》推荐建国五十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7 杨光祖;;艰难的突围与挣扎——新世纪西北中短篇小说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8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9 李建军;;论陕西文学的代际传承及其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梁鸿鹰;;期待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变与超越[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舞剧:繁荣背后的隐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江东;新时期中国舞剧质的飞跃[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罗斌;回眸中国舞剧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蕾 本报通讯员 唐蓉;中国舞剧寻求突破 难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杨竞;电影《白鹿原》要把关中文化带向世界[N];辽宁日报;2011年
6 张敬伟;电影《白鹿原》让人期待[N];深圳商报;2011年
7 李骏虎;由《白鹿原》的白璧微瑕说开去[N];文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世丕;《丝路花雨》献礼演出之夕花朝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罗斌;宽广细腻 洒脱深沉[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石一宁;说不尽的《白鹿原》[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刘宁;当代陕西作家与秦地传统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7 孙俊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现[D];山东大学;2012年
8 苏喜庆;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丹;《白鹿原》地域性语言及其成因[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婷;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邢之美;论《白鹿原》中的原型[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金秒;《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党育青;《白鹿原》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春阳;《白鹿原》对现代革命历史的叙述、重建与超越[D];西南大学;2010年
7 纪麟;论《白鹿原》对乡村传统儒家文化的挖掘[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婷;论《白鹿原》的历史观——与《红旗谱》、《故乡天下黄花》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魏武莲;《红旗谱》与《白鹿原》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5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01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