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维吾尔民间“麦西莱甫”与《木卡姆“麦西莱甫”》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5 13:45
【摘要】:维吾尔"麦西莱甫"是在长期的文化生活当中留传下来一种集体的娱乐活动,其内容丰富多采,集各种民间娱乐、风俗习惯、歌、舞于一体。维吾尔"木卡姆"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是由众多的维吾尔民间艺术家创造并逐步完善的民族音乐套曲,其中也有"麦西莱甫"部分。经过调查研究,本人认为二者虽都为"欢乐的歌舞",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几经历史的筛选,逐渐被赋予了文人色彩,成为一种高雅艺术。而维吾尔民间的"麦西莱甫"却是维吾尔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其音乐、舞蹈、表演形式创作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表演。
[Abstract]:The Uyghur "Maximalefu" is a collective entertainment activity left behind in a long period of cultural life. Its contents are rich and varied, and it is a collection of folk entertainment, customs, songs and dances. Uygur "Mukam" originated from the native culture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deeply influenced by Islamic culture. It is a folk music ensemble created and gradually perfected by many Uygur folk artists, including the part of "Macy Lefu".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 think both of them are "happy singing and dancing", but Uygur "Mukam" art has been selected by history, gradually endowed with literati color,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rt. But the Uyghur folk "Macy Laifu" is the Uygur folk art, its music, dance, performance form creation freedom, anyone can participate,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J72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热汗古丽,哈得江;维吾尔文化中的绿色审美[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秉义;“龠”考辨——答唐朴林先生兼与刘正国先生商榷[J];音乐研究;2004年02期

3 赛雅拉·阿巴索夫;刀郎木卡姆同十二木卡姆及维吾尔民歌演唱技法的比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海热提江·乌斯曼;纳克斯诗歌对十二木卡姆的描述论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尚衍斌;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正江;现代维吾尔语成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热孜完古丽·马合木提;艾里毕作品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艾克拜尔江·阿米都拉;维吾尔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及其翻译[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杰;《福乐智慧》死亡观的美学探讨[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晓兵;;高校教育与维吾尔木卡姆的“可持续传承”[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2 谢耀德;李保民;;流动在历史长河中的韵律——木卡姆艺术[J];丝绸之路;2011年13期

3 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试论十二木卡姆和西亚玛卡姆调式的共同性(续)[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4 张婷婷;;胡舞的保护与传承[J];飞天;2011年14期

5 陆庆祥;;休闲学视阈下的麦西莱甫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欢;;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守土职责”——“原生”音乐的守护与“双重乐感”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多尕买特巴雅宛》(维吾尔族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8 李雄飞;;元代宫廷“回回曲”考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买尔哈巴·米吉提;;把遗产留给后代——做“原生态”民歌的守护者[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0 古丽扎尔·哈力克;;维吾尔乐器——胡西塔尔[J];大舞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吉;;保护传承库车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刻不容缓[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新疆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3 周吉;;当代库车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其他地区和民族传统音乐的比较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5 鲍自斌;;龟兹乐舞和现代维吾尔歌舞的历史渊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韩春英;韩甲;任力;;新疆舞与健身操融合的实验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勇;艺术奇葩《十二木卡姆》[N];新疆科技报(汉);2004年

2 记者赵世骞、实习生解鲜花;刘克《刀郎木卡姆》音乐录音获大奖[N];新疆日报;2004年

3 通讯员 贾新刚;车尔臣木卡姆欲申报“非遗”[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新安 实习记者 苏敏;自治区立法检查组来伊调研木卡姆保护[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特约记者 陈海洋 杨春莲;木卡姆成为莎车发展的响亮名片[N];喀什日报(汉);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志升 通讯员 陈鹏;库车培养木卡姆小传人2000余名[N];阿克苏日报;2009年

7 记者 曹志恒 杨维汉;木卡姆就是我们的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记者阎蓉、实习生杨黎;《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大全》出版[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萨它尔伴唱木卡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毛继增 吐尔洪江;第十三套多郎木卡姆的诞生[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怡;木卡姆学的历史与现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君茹;四首具有西域音乐风格古筝曲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谢万章;《纳瓦木卡姆》唱词阿鲁孜格律对音乐旋律节奏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隋剑飞;50年来的维吾尔歌舞艺术研究综述[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文静;维吾尔《十二木卡姆》音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慧;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维吾尔族歌舞艺术的传承历史与现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楠;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选编为视唱练耳教材的方案及重要意义[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8 朱大伟;从新疆歌舞团的艺术实践看维吾尔歌舞艺术的继承与发展(1949-2005)[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晓庆;中国新疆扬琴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10 徐阳;专业艺术团体传承民族歌舞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4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224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