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当代舞蹈文化重建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军旅舞蹈现实题材创作的回眸与渴望

发布时间:2018-09-10 09:58
【摘要】:中国当代军旅舞坛现实主义精神,是当代思想在艺术领域里的反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对话的结果,也是中国现实社会中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广义文化的必然表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精神及本民族发展的特殊历史和美学思想,为多元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可能。革命的浪漫主义手法与现实主义精神完美结合的创作原则,贯彻军旅舞蹈创作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形成部队舞蹈艺术创作中注重揭示情感,彰显民族精神,讴歌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的鲜明特色。
[Abstract]:The realistic spiri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ilitary dance is the reflection of contemporary thought in the field of art, the result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life, an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n China's real society. The inevitable manifestation of the broad culture in the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 special history and aesthetic thou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ation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hoic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creation principle of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revolutionary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spirit, carrying out the artistic practice of military dance creation for several decades, forming the army dance art cre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revealing emotion, showing national spirit, Eulogize the bright features of real life and life in full swing.
【作者单位】: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
【分类号】:J7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震;;浅谈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借鉴中的文化自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胡博;;当前军队舞蹈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汤旭梅;;舞剧《雷和雨》对《雷雨》的解构与创生[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汤旭梅;;超然逸出,清空曼妙——论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刘丹;;拉班舞谱视野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态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郭蕾;姜爱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启示[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5期

7 张欣欣;;初探舞蹈艺术中的身心协调问题[J];大舞台;2011年09期

8 袁艺;;中国现代舞三十年(1979—2009)[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张玉玲;;新中国“十七年”中直院团舞蹈团队建设的文化定位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郭宝凤;;谁的芭蕾——追寻芭蕾经典艺术走向大众的脚步[J];黄河之声;2008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妍;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乐乐;论舞蹈美育与“整体教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殷鹏;18世纪美国舞蹈教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陈丽竹;即兴舞蹈的言语与呈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薇;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品;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平原;关于舞蹈音乐的应用与选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苗苗;土地革命时期音乐在我军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武丽娜;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在我军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心昌;;李白诗歌现实主义精神之我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储一鸣;;现实与浪漫: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的类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觉;为情造文——我国古代诗论的现实主义传统论略[J];宁夏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4 力扬;;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J];文学评论;1964年04期

5 龚浩;;论现实主义绘画的永恒性[J];文艺争鸣;2010年18期

6 陈古成;孔芳;;辨析《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王璇;;现实的艺术:歌德创作观探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周胜瑜;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J];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03期

9 王维众;;浅谈汉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和寓言诗[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10 徐海鸥;;品读莫伊谢延科的油画作品[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戴维·托德·罗伊;晨雨;;从浪漫主义到马列主义1918—1924[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3 黄曼君;;论郭沫若前期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特征[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朱宝锋;;辜鸿铭翻译活动的多元系统阐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胡润森;;沫若史剧评价释疑[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6 秋吉久纪夫;刘秀媛;;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性格[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孙玉石;;美的获得与失落的综合体——关于《女神》审美价值的再认识[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8 沈奇;;不可或缺的浪漫与梦想——关于新诗与浪漫主义的几点思考[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立群;;1980年代新诗的革新与浪漫主义[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斌(评论家);深化浪漫主义研究的图谱[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樊容;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N];人民日报;2010年

3 杨明明 李昕;俄罗斯浪漫主义的顶峰[N];吉林日报;2001年

4 袁晓明;贫富论争:“浪漫主义”对决“现实主义”[N];东方早报;2007年

5 宏利;环保泰斗坦言应摒弃“绿色浪漫主义”[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潘恩;浪漫主义的集体死亡[N];中国体育报;2006年

7 陈斌;牛根生 把浪漫进行到底[N];市场报;2006年

8 ;金融机构“走出去” 应告别浪漫主义[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杨剑龙;想像力的匮乏与浪漫主义的呼唤[N];文艺报;2003年

10 刘晓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结合[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继云;西方浪漫主义的演进逻辑[D];辽宁大学;2012年

3 朱宏伟;走向革命的浪漫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静;雪莱在中国(1905-1937)[D];复旦大学;2012年

5 夏光武;黑塞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管雪莲;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帆;克里斯塔·沃尔夫对浪漫主义女性思想的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戴小蛮;“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泽兵;感伤的行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丽霞;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绘画[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众;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进;艰难地泅渡[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立峰;德拉克洛瓦与安格尔绘画争鸣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晓园;论W.H.奥登与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合”与“分”[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秦旭;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戴琦;论歌剧《埃尔纳尼》中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潘羽辉;转向哪儿?[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孙碧飞;从浪漫到古典[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4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234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