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大秧歌仪式性的传承转向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ree major forms of Yangko in Shandong Province: Shanghe County Guti Yangko Haiyang Yangko in Yantai area and Jiaozhou Yangko in Qingdao area. The above three kinds of Yangko are important teaching materials for folk danc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They are also typical types of Yangko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even in the whole northern region. Through revealing the ritual turn phenomenon of the above three Yangko respective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eep reason why the Yangko ritual has been simplified in recent years. Then 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folk Yangge ritual evolution in rural life toda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青年项目《闹节——山东大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成果的一部分,,项目批准号06JC760007
【分类号】:J722.2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印焕;略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土地问题对农民生活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王玉华,张静;安徽省九个县农民购买、阅读图书状况调研[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0期
3 陈亚平;近代华北农村家庭规模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王先明,李丽峰;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5 刘冬;曾京京;;试论北洋政府全国防灾委员会的防灾思想及对策[J];古今农业;2006年02期
6 刘仲翔;;社会转型与农村医疗卫生[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7 江沛;近代华北城乡民间信仰述评——以冀东诸县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刁统菊;杨洲;;多姓聚居与联姻关系——华北村落的另一种形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彭南生;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彭南生;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仲辉;;认真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2 李正华;;乡村集市与近代社会的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李金铮;;二三十年代冀中农村性比例失衡的实证分析——以定县为例[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傅建成;;20世纪上半期中国乡村婚姻实态与变迁[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肖仲辉;;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盲点——关注失地农民在社会生存转换中的心理适应问题[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小红;乡村治理转型期的县财政研究(1928-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金霞;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D];河北大学;2006年
6 王印焕;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石红梅;已婚女性的时间配置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华林;中国现代家庭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倩;清代河北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鲍玉仓;定县模式述论[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杨飞;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D];安徽大学;2005年
5 曾娜妮;灌溪镇丧葬仪式音乐及其乐班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吴志国;清末至民国前期商会与官府的互动关系[D];河北大学;2006年
7 许玲;招商引资中的乡镇政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晓艳;民国时期晋西北地区妇女的生育与健康[D];山西大学;2006年
9 刘春玲;民国时期婚姻习俗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胡卓;科技时代中国民间信仰认同的差异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2 吴凡;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48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448738.html